>>> 2002年第10期

你知道哪些药物有副作用吗?

作者:孙立华




  人们常说,有病吃药,看病打针。一般来说,多数病也能药到病除,针扎必好。但世界上万事万物都遵循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不利的一面。同样,药也是如此。药既能治病,也能给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这就要求每位病人在吃药前,应当了解一下各种药的副作用。即使常用的药物如胃药、止咳药及止痛药等,服用不当,也会问题多多。
  糖尿病药 对糖尿病患者,首先要在医生正确指导下服药治疗,常用口服药有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磺脲类如优降糖、甲磺丁砾、消渴丸、达美康等。此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胰岛B细胞表面的受体促进胰岛素释放,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尚存在相当数量(30%以上)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组织,可改善胰岛素受体和受体后缺陷,增强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故认为可能有胰外降血糖作用。以上药物长期服用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均有胃肠道反应,如恶心、食欲差,有时出现头痛、乏力、体重下降等。所以,应在饭后尤其是注意在医生指定的剂量范围内服用,以便减少副作用。双胍类是通过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在胃肠道吸收等作用改善糖代射,对正常人并无降低血糖作用。主要适用于肥胖或超重的患者。双胍类药物有降糖灵、二甲双胍有甲福明、苯乙福明、丁福明等。因副作用较大,所以老人、小孩少用。
  抗生素药 人体本身的免疫系统,基本上可以杀死过滤性病毒和某些细菌,但很多时,还是会应用抗生素来协助打击具有破坏性的细菌,特别是某些紧急、可能致命的情况,例如引起脑膜炎或肺炎的细菌,便要立刻用抗生素治疗。有某些病症,病人需长期服抗生素作预防,例如经常有膀胱炎的女性。相反,某些抗生素又绝不能长时间服用,例如某些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若服用超过两星期,便可能导致肝炎,对乙型肝炎带菌者更危险。但若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事前又向医生详细交代自己的身体状况,便可安全服用。
  止咳药 现时不用医生处方购买的止咳药水,都不含“可待因”,但止咳作用比不上含可待因的止咳水,因为可待因能抑制脑部神经,达到止咳功效。另外,在止痛、治疗腹泻方面也很有效,但老人服用过多可能引起便秘,甚至神志不清。长期服用更可导致依赖,即所谓上瘾。曾一度成为青少年问题,如咳嗽止咳,像是理所当然,其实,有时带痰的咳嗽有助于把体内病菌排出,若强行镇压着,附有细菌的痰液留在支气管内,这反而会引起肺炎。
  止痛药 痛风是因尿酸过高引起,病发往往很突然,常见症状是关节红肿、痛楚,折磨不少老年人。治疗的药物也分为控制急性病发和作慢性预防两大类,若使用不当,副作用可以很严重。在处理急性发作方面,传统用的“秋水仙碱”,可引起腹泻。而另一类“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则是相当“伤胃”的药,令不少病人胃出血,必须饱肚服食。同时,它更可引起体内积盐、积水,甚至破坏肾脏,所以只能短期服用,症状消失便要停药。至于作慢性预防用的药,其一为抑制尿酸产生的“别瞟醇”,有某些人对此药有特殊反应,会产生严重皮肤病,如皮肤红肿、脱皮,甚至可以致命。另一种叫“丙磺酸”的,可促使尿酸从尿液中排出,但不适宜肾结石病人服用。
  哮喘药 哮喘药较为人关注的是类固醇的应用。因为“类固醇”有极大的副作用。近年来,为了减低副作用,这类药多已改为呼吸剂,以免药物要经过多个器官。不过,对一些病情较严重的病人,医生仍会给予口服类固醇应急。当发病时,来不及以扩张支气管的药物控制病情,便可服此药救急。但即使是扩张支气管药物也不能过量服用。曾经有些病例,病人情急起来不断吸用此种药剂,引起心跳紊乱以致死亡。
  胃药 通常情况下,有胃病多吃胃药,不过近年要服胃药的人已经减少了,主要因为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是致胃溃疡之源。对病处理,胃溃疡很多可以治愈,便不用再吃胃药了。当然,不少繁忙的人胃痛时还是依赖吃胃药,坚持上班。其中包括“制酸剂”,或者“抗胆碱类药物”,后者有可能引起青光眼、闭尿及心跳。另一类药物为“组织胺二型受体对抗剂”,在20年前被认为可完全治愈胃溃疡,但后来证实期望过高了。现时治疗胃病,一般都会检查有否幽门螺旋杆菌,若有的话,便以三种抗生素同时杀菌,只需一星期已可把九成的菌杀去,从而控制胃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