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0期

调息浅议

作者:况德明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由于高速的运转,精神压力很大,一些常见的疾病接踵而至。有病求医,吃药打针,是人们多年来的传统习惯,在一定情况下是必要的,无可非议。但实践证明,有些病并非单纯药物可治,有些病也并非一定要吃药打针。药物是治不了疲劳的。但更多的人还是把希望交给医院,没有吃过药的人不多,吃药的人对药物大都坚信不疑。但是无穷的、赶不走的疲劳正逼向每一个人。首先是体力,其次是心理、脑力疲劳。人体是一部最复杂的机器,生命的宝贵就在于这部机器的健康运转。无论你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授,还是一位普通凡人,只要你掌握好调息,便可以引出自然的治愈力量,可预防各种疾病。
  一、何谓调息 “调”是调整、调理、调治,通过往复规范使之符合要求。“息”乃有三:①自立而息息相关,把自己意识立于心上,不受各种影响干扰,精神便会安宁。②中医讲“一呼一吸谓之息”,含有气往来之意。人通过呼吸与宇宙万物进行交换,把空气中的最根本的元气纳人体内(空气中除了O:、CO:外还有各种信息的交换),加上意识使气息纳入量加强。③古人认为,呼与吸之间的停顿,各有其特定作用,所谓“呼出心与肺,吸人肾与肝。”在呼与吸之间的停顿,是“脾为之斡旋”。如果我们把精神注意在停顿的一刹那的几秒钟,通过延长其中某个停顿时问,加强了神的稳定性,可改善体内功能。良好的呼吸,使身体健康,生命延长。只是平时大家都末觉察其存在。“有病方知身是苦,健时多向乱中忙”是常情。任何养生流派均重视调息,而且皆有独得之秘。练气功所要求的深(呼吸深度)、细(出入的气流)、匀(气流出入的速度)、长(一个呼吸的时间),经过特定的锻炼是可以做到的,但不要盲目追求,要从自然呼吸做起。自然呼吸是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慢慢把意念与呼吸结合在一起,随呼吸而出入,做到“心安气自调”,心静后,呼吸也会逐渐变得“轻如闻花,缓如蜗行,深到下焦,匀如天平,细如蚕丝,长到有进无出”。因此调息和人静是相辅相承的,两者是功夫加深的表现。如盲目追求,违反自然规律,会使息不调,而神不静。调息最终目的,是为了锻炼精神集中,增强神对形体的驾驭能力,提高生命力的手段。气功调息,不是要做呼吸运动,而是着眼于呼吸气息出人,及意念集中到呼吸节律上,这样不仅可收摄心神,还可以激发真气产生。
  二、怎样调息 要想有效地通过调息改变自身生命运动,就要选择有效的调息方法。最通常的是吐纳法和节制法,通过吸人和呼出,或伴随着吐音来调整自身各种机能。先把气吐净后,吸气使肺部开放,再慢慢把气呼出,关键是为了换气。此法对解除疲劳、清新头脑有明显作用,对五脏偏颇之调整作用也很好。以下介绍的方法非为练气功所特有,目的是为了培养生活中对体质、智能、情感进行锻炼习惯,调剂劳逸,提高工作效率。
  1、体力处于疲劳时,深吸气,腹膨后收缩会阴,上下两层气(意想)集中肚脐内深处,停留10—14秒(加意念在肚脐内转圈更好)。有了基础后(不憋气)再加短促的吸气,舌尖抵住门齿,加发一个“嘶”字,这时会觉丹田一鼓,猛然间壮紧,此法可增加精力。
  2、大脑疲劳时,吸气腹膨后,头上抬后仰,意想从前头到后枕部再绕到鼻尖,一个呼吸气在里面转3圈半,停在百会深处,心想“头脑清新”,百会处觉得动一下。呼气时还原。此法可提高记忆力,思维能力会增强。
  3、情绪波动时,用节制法调息,呼吸之间有停顿,呼完到吸也有停顿,呼→停→吸,或吸→停→呼。通过延长其中某个停顿的时间,可以改善体内功能,加强神的稳定性。停顿时把气憋住,到不能憋时再呼或吸。这是增加体内真气的一种方法。憋住后能增强真气吸收和运行,使气机充足。
  三、调息作用 呼与吸是对立统一的,本来是不该有什么问题,但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为人体带来不同影响,使人体内环境的阀稳定遭到干扰,致使生理行为发生不同程度改变。在用进废退规律支配下一些增强,另一些削弱,扩大了对立、紊乱,减少了统一、有序,最终导致生命过程加快缩短。为此,调息便成为必要的了。
  气是添年药,常在自身求。在一定条件下注意调息有利于①节增兼益:既减少真气消耗,又提高工作效率,使萎缩的肺泡复苏,缩小肺脏生理无效腔,减少肺内气体功能残余量,避免近气管者过劳而损,远气管者过逸而萎,从而打破了功能残量随年龄增长的常规。②清除痰浊:增强呼吸道中纤毛向上壁方向摆动的趋势和力量,使痰涎污浊顺利排出。③缓解紧张:副交感神经兴奋对交感神经有拮抗作用。
  一般说来,吸气时气机是升、合,(先天气)上升。而体外之气,从穴位毛窍内合于体内,呼吸气(后天气)下降;呼气时是降、开,(先天气)下降而混元气随毛窍穴位开张而外溢,呼吸气(后天气)上升。通常身形的外开、下降都是呼,内收、上升都是吸。呼吸与姿势配合也能加强体内气机之开合。至于有的说吸是升、开,呼是降、合。这是就体内经络之气而言,是真气在体内之动态趋势,不是透到体外去。
  四、调息理论 人欲心脑健全,非调息纳氧不可。心脑氧气不足,自然聪慧灵敏。脑为全身知觉神经之总枢,主宰思维、记忆、判断等智能。欲求身心健康,首先是健脑。氧气是头脑中最重要的部分。我们通常以为,维生素B,、维生素B6、淀粉、葡萄糖是不可缺少的营养,但如果缺氧的话,什么营养也无法发挥其效果。当一个人完全缺氧不到5、6秒钟就会陷入昏迷状态;缺氧40-100秒就会失去反射作用;而且在人死后5分钟,脑部细胞就会完全破坏。可见大脑皮质是对缺氧最敏感的部位。
  由口、鼻、皮肤来摄取氧气是天之气,从口中进人的食物是地之气,而头脑摄取的知识则是圣气。气由口、鼻、皮肤头脑出入,宇宙空间处处皆是。而呼吸,以及吸收知识,就是把宇宙活动能吸人体内维持人体生命能力的功能。人的脏器非常玄妙,我们一呼气时,肺叶收缩,把体内的CO:(疲劳素)从鼻孔呼出去;一吸气肺叶扩张,把空气从鼻孔吸进去(生理学上称为“外呼吸”)当吸人0,后进入喉头,经气管、支气管到肺部,由肺气泡吸引它进入微细血管,这时O2会变为红色的鲜血,成为液体,由动脉将其输往体内细胞供全身活动。脏器接到不洁的气体(如CO2)经过过滤后,它将自静脉回流心脏,透过肺部变为气体从鼻孔呼出,如是者,周而复始,称为血液循环(生理学上把这种各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内呼吸”)。人生1~20岁,吸人多呼出少;21~41岁,呼吸出入平衡;41~60岁,则呼出多吸人少;以后逐渐呼出增加,吸人减少;而到临死时,只见出气,不见吸人,最后一口气吐尽而亡。一般人徒知口食谷,而不知口鼻食气,故出多人少,粗而短、不能细而长,急而浅、不能缓而深。快速呼吸,并非就能获得相对的氧气。因此呼吸变浅,吸进的空气无法到达肺部,只是在支气管中出入而已。只要有生命,呼吸就存在,这是常人所必须的。人呼出气,不再吸人就死了,若呼进一口气,不再呼出则死不了。
  盖呼吸为生命所系,得其法而调之,得其清者,百病不生,使其多入少出,或出入平衡亦可增寿。呼吸孔道,既是生命之门户,又是死亡之道路,它控制着生物氧化过程,也控制着代谢的速度,直接影响着生理行为,实为人类实行自己生命控制的门径之一,只需日常注意即可,养生者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