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1期
婆媳好 无价宝
作者:沈树华
我是一位军人的妻子。婆婆王桂宝是位高龄的南方老人,她1900年6月生,去年4月仙逝。在她101载的岁月中,我和她相处整整41年。在这漫长的日子里,我一直把婆婆当亲妈妈,婆婆也把我当亲闺女。我们之间心心相印,无话不谈,互相关爱,互相体谅,从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在部队大院谁都称赞我们婆媳关系好。
婆婆出身清贫,40岁丧夫,全凭自己一双勤劳的手把丈夫留下的四个儿子拉扯大,实在不容易啊1 1960年,我与她在部队工作的小儿子金松结婚。婚后,夫妻两地分居,第二年有了孩子后,婆婆就随我生活了。那时正是三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婆婆的口粮未转来,粮食不够吃,她在我教书的小学校园里种点蔬菜,我们买些胡萝卜当饭吃,有时不得不挖野菜充饥。好不容易买到鸡蛋,婆婆总是以“你有喂奶的孩子”为由,执意让给我吃。就这样婆媳俩相依为命,同甘共苦,度过了难关,也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婆婆72岁那年随我一起从浙江来到北京,不久小女儿出生了。当记者的爱人一年中有8个月出差在外,加之我工作也忙,家里的事全由婆婆操劳。她买菜、做饭、洗衣、带小孩,天天忙得不可开交。老人家先后帮我带大两个孩子,真是功不可没。一次,婆婆上街买菜,被一小青年骑车撞断了右臂,邻居打来电话,我急忙赶回送她去医院治疗。不想,3个月后拆除封闭石膏,整个手臂乌黑发硬。我遵照医生的吩咐,每天给她按摩,敷热毛巾活血,熬骨头汤喝,慢慢将断手恢复过来,没留后遗症。
有年冬天,婆婆不慎摔了跤,造成右肩膀粉碎性骨折。我每天给老人喂饭喂水,梳头洗脸,洗脚擦身,倒大小便……为防止老人长褥疮,每隔两小时给她翻身、按摩。有次,老人五天解不下大便,看到她痛苦难忍的样子,我心里难受极了。老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我不顾脏和臭,用掏耳勺给她一点一点往外抠,硬是排除了坚硬的粪块,感动得医务人员直夸奖。
作为儿媳,照料年迈多病的婆婆,是对她为家庭无私奉献的回报,也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平时,老人喜欢吃红烧肉,我每隔几天就烧一次;老人爱吃香蕉、旺旺饼干,这两样东西她床头四季不断。老人97岁以前,凡星期天、节假日,我和家人总要轮流陪她去游玩,故宫、天安门、北海、天坛、颐和园、八达岭、十三陵、清东陵等景点,凡北京好玩的地方都留下了老人的足迹,有些地方还不止去了一次。有年5月,我工作的单位组织到香山春游,我搀扶婆婆一同前往。当我们爬到碧云寺石塔顶时,遇到几位外国旅游者,他们通过翻译好奇地问:“老人多大年岁了?”我说:“86岁。”又问:“你是她女儿吗?”当听我回答“是儿媳妇”时,外宾们不约而同地伸出大拇指,“OK,OK"地夸个不停,还纷纷同我们婆媳俩合影留念。
每当婆婆生日,我和老伴总要买来生日蛋糕,做上一桌老人爱吃的南方菜,八口人围着老寿星,嘴里叫着“妈妈”,“奶奶”,“太太”,共祝老人生日快乐。特别是2000年婆婆百岁生日,我们列为家庭大事,专门为她在饭店举行了百岁华诞宴会,40多位亲朋好友应邀前来祝寿,场面热闹、喜庆,大家频频举杯祝福老人长命百岁,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我和家人每次从外地出差归来,总不忘给老人带点小礼物,或买些老人爱吃的糕点、特产,让她尝尝鲜。为使老人不感到寂寞,除陪她看电影、电视外,我还经常和她聊天,谈过去,谈现在,谈未来,说得老人眉开眼笑。有时候我还给她讲故事,讲新鲜事儿,老人听得津津有味。每当老人在上海、海宁的儿子来了信,我总要用家乡话念给她听;浙江老家来了电话,也总要把电话内容一一告诉她,使老人在千里之外也能了解亲人的近况和家乡的变化。老人失去劳动能力后,我和家人从不在思想上厌弃她,依然尊她为家中的“元老”,有什么事主动和老人商量,征求她的意见。
老人到了晚年,身子经常出点毛病。我总是留心观察,及时给她治疗。她感到全身酸痛,我就给她捶背、刮痧;她消化不良,就给她按摩肚子,背部捻肌;她肺部发炎、痰中带血,就及时送医院或门诊部检查、输液;她牙齿坏了,不能嚼东西,我们就一次次地陪她去医院拔牙、镶牙,装上了满口假牙,尽量让老人吃得香些。老人在最后的两三年中,生活自理有困难,我不厌其烦地每天给她梳头、洗脸、洗脚,夏天还给她洗澡、擦背。老人的指甲长了,主动替她修剪;衣被鞋袜脏了,及时替换清洗,让老人一年四季都是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
正是我与婆婆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感情,使老人心情愉快,生活舒适,她从内心感到满足,感到幸福。所以,每当亲戚朋友来家看望时,报刊电台记者来家采访时,尤其是西城区委、区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妇联等各级领导春节来家慰问时,婆婆总是深情而又自豪地对他们说:“我有四个儿子,四个儿媳妇,都不错。北京的小儿子最好,这小儿媳待我特别好,也最孝敬。我所以活得这么长,她的功劳最大!”
在与婆婆40多年的相处中,我领悟出这样一个浅显而深刻的道理:人心都是肉长的。敬老与爱幼从来是辩证的统一,而且是互相转化的。只要你对婆婆实心实意地爱,婆婆也一定诚心诚意对你好,这里的关键在于儿媳对老人是否真爱,真孝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