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2期
祖国医学论保健与防老
作者:倪合一
1、身体锻炼
祖国医学很早就注意到劳动锻炼与长寿的密切关系。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说:“人体欲得劳动……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终不朽也。”他并模仿五种动物虎、 熊、鹿、猿、鸟的行动姿态,创制了名叫“五禽戏”的保健操。20世纪中期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中,也发现有两千多年前的“导引图”。《汉书》记载,华佗的弟子吴普依法锻炼,年至90余岁,耳聪目明,牙齿完整坚固。这在平均寿命较短的古代是很不容易的。其他如流传很广的太极拳、八段锦等,都是锻炼身体的体操运动。尤其是太极拳,动作柔软,呼吸调匀,很适合老年人养身保健。在我国很古的时代还出现了吐纳导引方法,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气功,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抗病能力。年老体弱者都可以用这种方法锻炼身体,只要持之以恒,就可以达到养身保健、祛病防老之目的。
2、心神修养
中医学十分注意精神因素对健康和长寿的影响。《内经》提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认为情志内伤是重要的致病原因,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太过可以损伤五脏。提倡“恬淡虚无”、“清心寡欲”。在今天,饱食终日而无所用心的“虚无”,显然不应当提倡;但是,心胸开阔,排除私心杂念而不患得患失,对防老保健确实是很有益处的。
3、适应环境 “天人相应”,就是祖国医学对不境、季节、气候与人的健康的关系的认识,提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顺应四时,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要适应得法。尤其是老年人,更应注意时令变化,保持寒热适度,维持阴阳平衡,以收防病延年之效。
4、饮食有节
饮食问题,在祖国医学保健防老的论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内经》说:“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长有天命。”并认为五味偏嗜对身体健康不利;提倡清淡饮食,多吃蔬菜少吃肥肉;主张饮食不可过饱,细嚼慢咽,冷热适当;提倡老年人宜食粥,因粥食稀软,易于吸收;食后宜漱口净齿,徐行散步。祖国医学还重视饮食疗法,主张老年人有病先用食疗,不愈再用药治。
生活规律
适应环境、气候、饮食有节等也可以说是生活要有规律。《内经》说:“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中医学很重视房劳问题,主张适当节制性欲,以免伤肾耗精而损寿。
6、药物调养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延年益寿的方药,内容非常丰富。如针对老年人有阴虚阳亢的特点,服用以天冬、麦冬、生熟地、地骨皮、白蒺藜等为主的养阴药方,滋养阴精以达到“阴平阳秘”。老年人也有不少阳虚之患,除用姜、桂、椒红等补阳药外,还用黄精、地黄等养阴药相配合,使之补阳不过于燥热,对阳衰虚寒的老年人有一定补益。此外,对肾虚者以枸杞子、何首乌等,养肾补精;以人参、白术、苍术、茯苓等为主药,补气健脾,利湿,对脾虚气衰的老年人是有益处的。当然,药物调养,必先分辨阴阳寒热,不可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