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2期
对应养生
作者:滕修胜
一、人与自然对应
1、立足“天人相应” 以天人对应的养生是“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处天地之和”是通过天人对应养生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从“风”(“风”指自然之气和社会氛围)就是顺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顺应自然演化的律动而律动,使人不但与天地自然共和,还和社会环境共演共和相融一体。
2、注重点面相映 人一人群一社会,是点一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人(点)离不开人群(局部)、社会(整体)。个人养生离不开局部、整体,两者也呈对应关联。现代公共卫生意识就证实了这一点。它表明了个人卫生行为对群体健康的影响,群体健康状态和整体行为对个体健康的作用。为此,以点、局部、整体的辩证统一进行点面(整体)的对应养生。
3、顾及你我相关”由于点与面、个人与社会的关联性,在个体养生中必须负有为他人养生的责任,即我为他养生,他为我养生,这种相互顾及、相互促进的养生具有社会整体的公益性。公益性体现了由他及我、你我相关的相互调节(比如母亲对子女、胎儿健康作用)。相互调节的养生促进了人与人的相辅相承,互为转化,以互生互利、互存共生。
二、自身对应
1、从“形与神俱”出发 形是体(属本),神是生命的活动和功能o,对应养生是通过对形神的共同保养达到“形与神俱”。即以精神调摄促进躯体健康,以对“形”的保养促进精神健康。
2、保持“静扰相伍” 根据“过则为灾”的生命现象进行“动静”对应养生。即以与动相对应的静对抗“动”的负生理效应,以静制动,保证动的正常机能。扰,动也;动是生命之始,无动则老以由生,动是防病保健的保证,以动制静消除静的负生理效应。对应养生是以“制则生化”维持自主的动静调节。
3、不忘“劳逸相从” 孔子曰:“……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劳逸相从的对应养生是以“劳不激,治之以逸;逸不过,治之以劳”。由此谋求“形劳不倦”的最佳身心状态。
4、注重“亢承相须” “亢则害,承乃制。”以承治亢,消除亢的危害。亢承对应养生是以“承”持“常”,始终把人的活动规范在和谐的状态中,使之不超常度,不及度外。即以其正,抗其害;以其常,抑其亢;从其平,制其过,达到“承乃制”、“平则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