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12期
消极情绪健康大敌
作者:向 真
1、寂寞
寂寞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人际性的寂寞,大多是由于缺乏朋友、缺乏与其他人交往的机会;另一种是情绪性的寂寞,他们虽也有社交活动,但由于与他人缺乏真正的沟通,使其在情感上无法获得满足而产生寂寞。
寂寞几乎对所有的当事者都构成压力,它会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血压升高或降低、内分泌系统紊乱、消化吸收功能减退、免疫能力降低等。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各种疾病,如高血压、溃疡病、神精官能症等。有一项研究从反面证明了寂寞容易得病的原因:当人与外界进行情感交流时,大脑中后下丘脑区的运动被阻止,降低了乙酰胆碱;皮质醇和苯邻二酚胺的分泌速度,从而降低了猛烈哮喘、心脏跳动过速及其他因紧张心理而导致的疾病。
2、烦恼
烦恼情绪多是受到某种刺激后产生的一种郁闷、伤感情绪。老年人产生烦恼的原因有:(1)怀旧心理。进人老年期后,人的机体逐渐衰老,记忆力减退,但对往事仍记忆犹新,如遇到不如意的事或不愉快的外界环境,就会触景生情,追忆过去的好时光,并因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而遗憾。(2)失落心理。老年人退休后闲了下来,容易想往事,忧后事;遇到某种愿望或打算落空时,尤其是子女的工作不顺利或子女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时,便会产生失落感。(3)孤独心理。老年人老来失伴,儿女不在身边,尤其是儿女不孝顺是最容易产生孤独感的。这种情绪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使人心情烦恼,性格孤僻,伤身,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加速度衰退。
3、消沉
老年人或不少中年人觉得事业到头,前途无望,便会出现消沉情绪,表现在生活和工作中无大志、自卑、懒惰、贪图安逸,凡事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有位寿星说:“人可失权、失钱、失势,但决不可失志。”这既是为人之道,也是养生保健之本。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人进入老年之后,虽然机体衰退,各种能力逐渐减弱,但老年人阅历广、经验丰富,在分析问题能力、判断能力和办事的精细程度、对复杂事物的洞察力及练达程度等方面,与中青年相比,有明显优势,还可以在社会活动和家庭日常生活中起指导、顾问的作用。
消沉惰性催人衰老。现代医学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功能用进废退。勤于用脑的人,大脑便能不断释放脑啡呔等特殊系列化物质,脑内的核糖核酸含量要比普通人的平均水平高出10%-20%。勤于用脑还可加快脑细胞的新陈代谢,对增进智力有良好的作用。相反,惰性大的人,大脑机能长期被压抑,得不到充分发挥,使脑啡呔及脑内核糖核酸含量降低。惰性可使机体素质下降。贪图安逸者,由于活动甚少,四肢懈怠,久而久之,则会使精力和体力走下坡路,抵御疾病的能力也随之下降,许多疾病便随之而来。消化性溃疡、糖尿病、胆结石、心律失常等慢性病好发于有惰性的人。另外,由于缺乏锻炼,体能消耗少,热量的“支出”小于“收入”,便会使身体发胖。肥胖者易诱发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资料表明,平时心境较差、惰性很大的人,其心脏早衰10—35倍。
4、焦虑
长期焦虑、紧张能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失调,失去或减弱了对体内细胞突变(癌变)的免疫监督作用。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精神创伤、生活经历遭受挫折,而出现孤寂、悲观、失望、对未来缺乏信心等,就可使人的健康状态发生变化,并使细胞分裂脱离正常轨道,形成癌症倾向。据研究表明,癌症患者多具有压抑、否定、固执、易于失望的个性素质,并易产生焦虑、紧张及抑郁等情绪。研究还表明,情绪紧张时,血中几茶酚胺与皮质类固醇配合,促进脂肪储存,使血汗胆固醇、脂肪酸增高。此外,还会引起外周血管紧张度增加,血液黏度增高和血流速度下降,成为冠心病的发病条件与加重因素。
5、压抑
我们的古人十分崇尚“忍”字,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过多地强调“忍”,这并非就是好事。在心理学中,将无力表达不满情绪,及对愤怒、悲伤等的压抑叫做情绪表达不良。古人说:“气血冲和则万病不生,一有抑郁等百疾丛生”;超限度忍耐,久之,便会五脏失调,六腑失畅,元神受戕,机体免疫力明显减退,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和诱发各种躯体病变。世界卫生组织对导致人类死亡的原因作了统计分析,发现位居榜首的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疾病无不与情绪有关。患者的共同特点为“无力表达不满情绪”,“过度的愤怒及对愤怒的压抑”等。在愤怒状态下,血压便会下降,而长期压抑会引起高血压。据调查,强忍不哭,易患溃疡病、结肠炎和其他身心疾患。可见,情志的及时抒发非常重要,它能减少疾病的发生,而超限忍受则是损害人体健康,酿成疾病的无形杀手。
6、忧郁
慢性抑郁情绪、苦闷寡欢等不良负性情绪常会导致人的应激反应能力、新陈代谢对体内“垃圾”的清除能力和机体免疫能力下降、低落;也可刺激交感神经,使其兴奋性加强——心律加快、心血管收缩,更会增加心脏的负荷;还可导致胸腺分泌的胸腺素减少,可引起机体“攻击型刺杀”T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进攻、刺杀能力下降;淋巴细胞及吞噬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也处于“厌战”或疲于应付的态势,导致机体易发生或发作多种感染性疾患。
7、激动
过分感激、喜悦,都会引起心理失去平衡,产生激动。情绪激动时,会使垂体——肾上腺系统紧张度上升,血中儿茶酚胺和皮质醇水平升高,引起心跳加快、收缩力加强、心肌耗氧加剧,从而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还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促使心脏停搏。同样,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常常随着患者的精神兴奋而波动,大笑可引起血压的突然升高,极可能造成脑溢血而危及生命。有脑血栓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大笑可能导致病情加重。人的情绪过度激动,犹如一颗“定时炸弹”,随时会酿成大祸。
8、悲伤
人的精神如果长期处于悲伤之中,便很容易诱发高血压或冠心病等身心疾病,甚至还可以使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发生脑血管病、心肌梗塞、高血压危象等意外。《红楼梦》中女主角林黛玉虽然还是个妙龄少女,但由于整天悲悲切切,愁肠百结,把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化作“风刀霜剑”,最终“香魂一缕归天去”。对于老年人来说,悲伤对身体的危害就更大。
9、生气
俗话说:“气大伤身”,“十病九气”。人生气或处在痛苦的压抑状态中时,机体会分泌某些毒性物质,破坏人体免疫力,使人易感冒、腹泻、口腔溃疡等。生气和痛苦对高血压、心脏病和急性病患者是相当不利的,可致心绞痛、心肌梗塞、中风及休克等重症发生。医学研究还表明,目前的食道癌、肺癌、肝癌等癌症都与生气和痛苦的抑郁情绪有关。从远期危害看,经常生气、思想情绪压抑的人,其高血压、冠心病、溃疡病及神经官能症状,精神疾病的患病率高,很难健康长寿。
中医认为“气伤肝”。因为肝脏具有舒展、畅达、宣散、流通、排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当受到外界的精神刺激,过度紧张,则容易引起肝的疏泄功能异常而引起各种病变。
当食物进入人体后,必须依赖于脾的运化功能和肝的疏泄促进作用才能把水谷转变成精微物质,将水谷精微布散全身,使各脏腑组织器官得到充分的营养,借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由于肝的疏泄功能失调,影响脾运化作用,导致胰岛素分泌过程不足引起糖的代谢紊乱造成糖尿病。由此可见,生气是诱发糖尿病的主要根源。
10、恐惧
医务人员进行过这样的试验:把两只同胎生的兔子以同样的食物、同样的生活条件喂养,只是一只兔子的不远处拴一条狼狗。狼狗虽不能伤害它,但兔子时时处在惊恐不安的环境中,逐渐消瘦,很快死去。另一只兔子却生长的很健壮。有报道说,心脏因强烈的恐惧而强收缩,会造成血管闭塞,引起闭塞性血管病。
11、嫉妒
医务工作者经调查指出:愤世嫉俗的人,比那些性格沉着、冷静、信任他人者死亡的可能性要高出4倍。对他人不友善者更易早夭。
这是因为心中充满善的人一旦被激怒或出现心烦意乱,体内的副交感神经便会迅速发挥作用,使人在短时间内心平气和;而不友善、嫉妒心强和总不信任他人的人被激怒后,就会使体内肾上腺素大量释放,肌肉绷紧,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多,血黏滞性上升,血小板聚集功能加强。时间一长,对于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人来说,这些生理变化无疑是雪上加霜,极易发生人身意外。对别人有侵害行为的人,不懂宽恕的人,甚至总想伺机报复别人的人,就很容易发生心理倾斜而致命。
12、愤怒
怒是“七情”最强烈的一种情绪,是一种勃发粗糙的感情。怒在一定范围内是人体情志的正常反应,过多过猛则是一种不良情绪。
中医讲“怒伤心”。当人的情绪受到刺激愤怒后,体内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多,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增高,血小板聚集力增高,降低正常心肌的电稳定性,可促使严重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患者情绪激动常能诱发心肌缺血。这是因为这种精神状态在大脑皮层内发出某种信号,继而在神经末梢产生一种物质——神经体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致使机体疲乏不堪,削弱其免疫反应。临床表现为心痛发作,甚至可导致心肌梗塞。为了保持心脏的健康和长寿,必须学会宽容,控制发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