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3期

背书乐

作者:唐 诃




  在步人70岁时,我开始背诵长诗和古文,一篇篇积累到今天,也有十多篇了,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长恨歌》,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古代散文有陶渊明的《花源记》、《归去来辞》、《五柳先生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等。这些诗文,年轻时也曾读过,但未能下工夫背熟。那时整天忙于音乐创作、理论研究,再加上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哪有闲心去背书啊!人到古稀,总想试一试自己的记忆力到底还有多少“含金量”,就开始背古诗文来验证之,结果还比较满意,不管费时多少,总算背会了一些。记得我刚当兵时,我们晋察冀一分区宣传科有两位干事,一位叫罗腊,能背全本的《联共党史》,还有一位(记不清是诗人魏巍还是钱丹辉)能背范文澜的《中国革命近代史》。更听说,陆定一能背全本的《古文观止》!这些人都是天才,有超出常人的记忆力。我自叹弗如,只能是“低指标”,也不怕人笑话。
  我发现阅读和背诵是两回事:前者可粗可细,读过之后,往往放在脑后,不加回味,印象浮浅;后者不同,如果你不加深理解,是永远也背不会的,或者今天背会,明天又忘得支离破碎。比如《春江花月夜》每四句一韵,各段内容不同,春、江、花、月、夜分布在各句中,有情有景,如果不熟悉它的韵脚和含意,怎能背下来呢?而且每首长诗都有几句最难记的(也可能是”诗眼“),只要把这关键的几句背熟,全文便可迎刃而解。我还有个“窍门”:背书、书法、音乐三结合。中国的古词大都有曲谱,还有录音,我首先把曲调记录下来,没有曲调的,我就谱上新曲,然后唱熟。练习书法时,我可以边唱边写,保证不丢字,这样岂不是乐趣更浓?
  这种活动证明:老年人的汜忆力也能持久,并不都是记得快忘得快。我三四年前背会的诗文,现在仍能背诵如初。同时也证明:人的记忆力是可以培养的,不都是先天的,老年人亦如此。我奉劝青年人趁年轻脑子好用,多背诵一些诗文,这样能提高你的文化层次。老年人也不妨试试,会得到各自不同的情趣。(作者系著名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