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3期
太公古钓台记趣
作者:陈金松
车出宝鸡市,沿渭河东行45公里,那条沿秦岭北麓逶迤曲折、滚滚不息的石番溪河,使出现在眼前了。我们下车顺河南行二三公里,来到一个葫芦形山谷。这里地势略为开阔,风光秀美,两岸奇峰耸峙,崖壁峭立;漫山怪石突兀,古柏参天;溪流蜿蜒荡漾,明澄似练,犹如一幅富有诗情画意的中国山水画,悬挂在天地之间。好一个清静、幽雅的所在!相传三千多年前的名人贤士姜子牙,就在这山青水秀、林茂石奇的地方,度过了10年隐居垂钓生涯。
同行的宝鸡友人老卢向我们介绍说,姜子牙是商朝后期人,出生在东海许州(今许昌),长期以屠牛、卖炊为生。后来在商纣手下做了一名小官,由于纣王昏庸无道,他一气之下弃官出走。听说西伯侯周文王有纳贤之德,便来到离西岐城不远的这个深山凡谷隐居。姜子牙名在这里钓鱼,却意不在鱼,而是专钓王与侯。他用的鱼钩是直的,而且离水面三尺。俗话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当时,他已是一位70有余的白发老翁了。
走着听着,我们不觉顺溪旁小径而下,来到一个名叫“磁泉”的深潭。磁泉南岸,垂柳底下,横卧着一块七八尺长的光洁石头,仿佛水牛的肚背露在水面,这便是著名的钓鱼台。石面北沿,有两道两尺长、五寸宽、三寸深的膝痕,相传是姜子牙在此跪钓所留下的痕迹,虽经千百年风雨、溪水的冲刷,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它也许是我国流传下来的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名钓台了。我抚摸这千古遗痕,不禁想起宋代大诗人苏轼“安知渭上叟,石迹留双骨”的诗句来。细细看去,膝痕旁边,还有一条白色天然石印,粗如拇指,笔直如竿,那石纹上还缠着一根细若麻线的花纹呢。传说这是姜子牙搁置钓竿的印迹。这当然不可信,然逼真之状,令人赞叹不绝。
钓鱼台拐弯处的河滩中,屹立着一块六层楼高的圆锥形巨石,上面足有八九丈见方,下面却只有长宽尺把的石根着地,巍巍伫立,颇为奇观。湍急的溪水从左右两旁流过,看起来巨石好像摇摇欲坠,实际上稳若泰山,大有“中流砥柱”之势。巨石北侧,刻有古人所题的“孕璜遗璞”四个大字,刚劲有力。老卢指着那巨石绘声绘色地介绍道:姜子牙在此垂钓,前9年所得无几,到了第10个年头,有一天他忽然钓得一条金色的大鲤鱼,活蹦乱跳,其形不凡。子牙当即取下腰间快刀,将鱼剖开,一颗鸡蛋大的石子从鱼腹里滚出。他顺手捡起朝旁边一丢,不料这小石子边滚边长,当飞滚到溪流平坦处时“咚”的一声立住了,小头着地,大头朝上,越长越大,顶天立地,恰似一个巨形莲座,史书上称之为“璜石”。璜者,半壁之玉也;璞,指半成器的玉石。古人题刻的“孕璜遗璞”实在是寓意深长。后人传说石中有宝,有缘人扔一小石子能落其上,璜石可予赐福得子,久而久之,那巨石顶部便碎石成堆了,像戴上一顶高高的帽子,上面还长着一些小树和野花。说话间,随着一阵嬉笑声,只见一群青年男女正朝着巨石挥臂投石哩!
钓鱼台对面的西山顶上,立着一块天然平台,台前陡壁如削,山势十分险峻,然而石面却很平整,可容纳数十人之多。传说周文王就是在此处发现正在对面山下垂钓的姜子牙的,故称“望贤台”。我们坐在台盘上,兴致勃勃地听老卢讲述文王访贤的故事,我们的思绪也被带入到那久远的年代……
自从姜子牙钓鱼得璜后,名声越来越大。周文王听说姜子牙就在附近深谷隐居垂钓,便派儿子武王前去恭请。谁知子牙不予理睬,只是将钓竿猛地一甩,钓上来一条小鱼。子牙随口说道:“钓钓钓,大的不到小的到。”武王一听,感到话中有话,只好赶紧回宫禀告父王。文王听后,觉得如此不凡奇才,不亲自去谒请,岂不有眼不识泰山?于是,文王亲自选定吉日良辰,武王相陪,百官尾随,浩浩荡荡,向深山进发。文王求贤心切,一口气登上望贤台,隔河相望,见姜子牙果真在溪畔垂钓,便匆匆下山,直奔钓台而去。文王走至近前,只见子牙把那短竿长线轻轻一甩,钓上来一大一小两条鱼,口中念念有词:“钓钓钓,大的小的一齐到。”文王急忙上前躬身施礼,两人对坐泉边,饮酒畅叙。姜子牙论古道今,说出许多强国富民的良策。文王大喜,请老翁进宫辅佐,子牙满口答应。文王将子牙扶上辇车,亲自为他驾辕拉车。不料,半路上车绳断了,辇车停了下来。子牙问文王:“君拉我多少步?”文王答:“八百零八步。”子牙笑道:“好,君拉我八百零八步,我就保你江山八百零八年。”进宫后,周文王封姜子牙为军师,又封子牙之徒武吉为将军。姜子牙大施其才,武吉骁勇杀敌,齐心协力辅佐周室,伐商灭纣,制定强国富民的国策,天下得到大治,完成了兴周大业。后来,周朝江山果然维持了八百多年。
说到这里,老卢怕我们不信,笑着说:“此事,史书上有记载,怕是假不了。”他的话,自然使人想起宋代宰相叶田写的一首诗来:“白发苍苍钓渭滨,宅心非是为金鳞;丝纶昔日长多少,牵制周家八百春。”我接过话茬,笑着说:“当然当然,有诗有证。你真不亏为‘宝鸡通’!”
我们站在高高的望贤台上,极目远眺,座座青山相连,条条绿水相绕,青山绿水间,白云飘拂,茫茫苍苍,磁泉、钓台尽收眼底。而这时,山下的石番溪河细如玉带,游人更是小似蚂蚁,真是站得高看得远哪!此情此景,不禁使我想到:周文王治国有方,贵在纳贤。他不辞辛劳,亲自进山访贤,居然爬到高山之巅发现人才,站得可谓高矣!他亲自为姜子牙拉绳驾车,如此尊重、善待,让其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度量可谓大矣!如若文王气度小,眼光短,不能纳贤举能,那么,周朝江山莫说八百载,恐怕连八十年也难以维持。
从望贤台下来,一路上有文王庙、太公庙等古建筑群。文王庙依山而筑,居高临下,十分壮美:庙堂重瓦巍檐,楹檀斗拱,雕梁画栋,巧夺天工。太公庙坐落在文王庙下面,庙内正堂塑有头戴斗笠、身背葫芦、手执钓竿的姜太公塑像,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太公庙有三间大殿,门前有四棵翠柏,故素有“四柏三间庙”之称。如今的“三间庙”为后人修建,但那四棵参天古柏却是唐代贞观年间所植,算来已有1400年之久。树尖已为风雨雷电所折,却依然龙钟多姿,古意盎然,葱笼郁郁,生机勃勃,那苍劲挺拔之态,真让人赞叹不已。相传这一带,常有成群的仙鹤出没,因而当地人把仙鹤、松柏同姜太公的功名联系起来,写成对联挂在庙门口:“江山留胜迹,松龄岁千古;宇宙垂功名,鹤语寄春秋。”在这片鸟语花香的幽境里,我们虽然没有看到翩翩起舞的白鹤,心里倒也油然升起一股对古贤人和慧眼识贤的古圣人的敬仰之情。
告别太公庙,沿溪岸南行四五百米,山势骤陡,奇峰险峻。对峙的两山之间,形成一条狭缝,水深流急,恰被一座拱形石坝锁住咽喉。这便是前些年兴建的钓鱼台水库了。我们从东头手扶栏杆拾级而上,登上坝顶,放眼望去,人工湖犹如——颗湛蓝的巨大宝石,镶嵌在万山丛中。此刻,湖面平静如镜,熠着万道波光,片片小舟游动其间,荡起阵阵涟漪,好似在游南国的漓江、西子湖。下得坝来,站在坝底仰望,壮阔的瀑布从50米高处倾泻下来,波涌谷鸣,水珠飞溅,雾蒙蒙,气腾腾,一切笼罩在浓重的霭岚之中。腾升的水雾,在阳光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长长的彩虹,把半边的蓝天、青山、绿树、白水联成一体,绮丽无比,深邃莫测,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令人心旷神怡。
啊,古钓台,你那绚丽的深山幽谷风光,古色古香的建筑,神奇而美妙的轶事趣闻,多么叫人陶醉!我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这儿古朴的庙堂殿阁修葺一新,石板公路直通深山,溪畔钓台鳞吹栉比,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到那时,倘若姜太公幽灵重游故地;一定为这千古旧貌添了新彩而感慨万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