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4期
康寿齐全来自好心境
作者:岗 夫
善良:古今中外养生学家都把“乐善好施”视为养生的灵魂。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心中充满善意、乐行善事、视他人为朋友、能援手帮助弱者、助他人摆脱困境,心中必然会涌起欣慰之感;同时相信自己活着对社会对他人有益,充满自信;这些欣慰和自信能使人经常处于愉快的心境之中,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增强,就不容易生病,且会觉得生活充实美好;善良还会使人少计较个人得失,不算计别人也不怕别人算计,大脑神经能处于安宁状态。身心健康,当然会长寿。
乐观:人的一生总会经历或大或小的事故,如疾病、失业、亲友家人故去、个人生活不顺心,等等。长寿的人对此态度颇为一致,那就是乐观。有关调查表明:长寿的人气质类型以粘液质居多,说话、行动缓慢,心平气和,自制力强,性格平静均衡;多血质型的人也不少,他们灵活敏感,爱好交往,和蔼可亲,但注意力和感情都较易转移。上述因素都对维持大脑皮层的活动平衡有积极作用,能达到消除疲劳、缓解紧张、振奋人体器官等功能。
知足:人皆有六欲,有欲望才会有追求,有奋斗目标。但欲望过重过高也会走进迷途,影响身心健康,甚至导致盲目的行动,自毁前程。人因为有了七情才使生活丰富多姿,七情中只有喜是对健康有益的。故我们应多寻找“喜”情,而在动了别种“情”时,就要注意调适心理,通过种种途径发泄释放。怒、忧、悲等久之会伤身。要做到多喜少怒少悲,须忌贪得无厌,世界物质的丰富使现代人无法满足自己的最高需求,而就是家有金山也可能坐吃山空,所以要想人生欢乐,知足最重要,否则一辈子都会忧愁抑郁,甚至引起病变减寿。就是对寿命也应有知足之明,凡事皆有度,知足必长欢乐。
交际:美国一家医学研究中心曾对1360名心脏病患者跟踪观察,发现独身或没有亲密朋友的人多在确诊后5年内死亡,其死亡率是有伴侣和亲密朋友患者的3倍。尽管当今医学已很发达,但对那些由不良情绪引起的病症却往往束手无策。如情绪压抑、忧虑者,易患溃疡病,情绪低落、沮丧者,易患肿瘤。所以,专家们指出,交际是现代社会每个人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友情是健康的良药。有令人满意的人际关系的人较长寿,勤于动口的老人身体更健康。当然,交际中需注意不可抱着纯功利目的,应以情感的需要为主。多结交可信任、情趣较一致、淡泊得失的朋友。
读书:读书可以解除人的失落感、寂寞感和孤独感,能使人心神集中,杂念尽消,Jb平气和,神志安稳,从而有利于健康长寿;读书可以清心明志,由于多读书,“怒伤肝、恐伤肾”等情况就可能因人的内在文化冲击而得到理智的意识的控制;读书可使人意境开阔,/b怡神畅,忘却病痛,有利于身体康复;读书可以增加人体的医学知识,消除错误见解,能更好地理解人体生理和心理反应,更好地做好自我保健;读书可以扩宽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并强化其社会或习俗可接受的行为,促使生活更快乐和充实。当然,前提是要读好书,否则对养生的效果会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