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6期
认清“非典”真面目
作者:佚名
为了万众一心做好防治“非典”工作,我们编辑了以下一组材料,以帮助广大读者正确认识“非典”,以便尽快战而胜之。
引发“非典”的原凶
以往的肺炎是由肺炎双球菌以及病毒和支原体所引起,而引发非典型肺炎的原凶却与它完全不同。
据介绍,确定一次不明原因的新传染病的病原必须有三个标准:一是它的临床表现要符合疾病的特征,二是流行病学的表现要符合这个病的特征,三是病原学的确定。而确定一个新的病原要符合三个条件:1.能够分离培养出这样的病原;2.血清学的诊断,证明本次病原造成了人群血清抗体的改变,通常为病人恢复期的血清比急性期的血清滴度增高四倍;3.能够建立动物模型,使动物产生同样的疾病。
非典型肺炎开始流行时,专家对引起这次疾病的原凶一时还认识不清,认为它主要是由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立克次体、腺病毒以及其他一些不明微生物引起。
香港卫生组织专家经过对比研究,排除了非典型肺炎与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病毒有关的可能,与1997年出现的HSNl禽流感病毒也没有任何联系。也就是说,非典型肺炎不是在另外一种病毒的“丛础”上分离,或进一步发展产生的。它可能山一种“与众不同”的病毒引起。
此后,世界卫生组织经初步研究认为,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参加研究的科学家们说,变种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但是却又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过,因此人们普遍对其没有免疫能力。科学家们将其称为“SARS病毒”SARS即非典型肺炎的英文缩写。
当然,这一结果并非定论,我们相信,在全世界有关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确定引发非典型肺炎的真正原凶会为时不远。
“非典”的流行特点
根据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它的流行特点是:
1.多为急性起病,好发于冬、春季节;
2.地区分布较为广泛,有散发、流行等不同形式;
3.儿童和成人均有发病,病人是明确的传染源,与病人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和医护人员发病率高,
4.有比较强的传染性,以近距离(1.5米)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
5.此病可以预防和治愈。据统计,非典型肺炎死亡率在5%左右,与普通肺炎的死亡率差不多。
“非典”的壬要症状
非典型肺炎的潜伏期为2~12天,通常为4~5天。多为急性发作,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发热,体温往往在38℃以上。部分患者伴有畏寒、头疼(部分不伴头疼)、全身酸软乏力。部分患者有腹泻。三四天后开始咳嗽。多数患者咳嗽无痰(干咳)或少痰,偶有血丝痰。部分严重者有呼吸困难症状。大部分患者病情较轻,经过积极治疗可以逐渐好转,少数患者病情渐重,发病7—10天逐步加重,发展成呼吸衰竭。
别把感冒当“非典”
春天是感冒的多发季节,非典型肺炎与感冒在症状上有些相似,所以,有些人把感冒当成非典型肺炎,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巨大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其实,二者在临床表现上是有明显区别的。
感冒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比较突出,比如发烧、头痛、咽红、咽痛、打喷嚏、流鼻涕、流眼泪、咳嗽、咳痰、血象升高等等。感冒的病程一般在一周左右,如果是细菌引起的感冒,抗生素治疗有明显效果。非典型肺炎则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主要症状为发热、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还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发病早期外周血白细胞一般不升高或降低,病程一般在4周左右,抗生素治疗无明显效果,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非典型肺炎患者肺部有炎症改变,普通感冒患者绝大多数没有肺部炎症。
此外,即便是感冒转成肺炎,也不意味着一定患了非典型肺炎。普通肺炎是指由肺炎链球菌等引起的大叶性肺炎,主要症状是发热、胸痛、咳铁锈色痰,抗生素治疗有效,传染性不强,比较容易治愈。
“非典”究竟有多可怕
非典型肺炎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但在这一恶魔面前,大可不必惊慌失措。非典型肺炎的确可以致人以死命,但它同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比较起来,还不算是最凶恶的。全球每年死于肺结核和疟疾的患者约200万人,仅一种流感每年就造成25万患者死亡,更不用说“世纪瘟疫”艾滋病造成的死亡数字。相比起来,非典型肺炎目前的治愈率为80%,死亡率不到4%,在各种传染病中远远称不上严重。对于非典型肺炎的统计,世界卫生组织还特别指出,包括美国和加拿大等国,提供的是“疑似病例”数字,也就是说,其中部分患者实际上所患的并不是非典型肺炎,而仅仅是症状相似。所以,面对非典型肺炎,我们大可不必惊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