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6期

于无声处听“惊雷”

作者:董卫国




  耳鸣患者的烦恼是没有切肤之痛的人难以想象的——尽管周遭宁静安谧,悄无声息,但在耳鸣患者的听觉世界里却是天籁俱动,声声入耳。或如风过疏林,飒飒作响;或如尖锐哨音,长鸣不已……真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耳鸣是听觉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种常见症状。产生耳鸣的机理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耳鸣与精神紧张有关。临床上将耳鸣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观性(自觉性)耳鸣,最为常见,另一种为客观性(他觉性)耳鸣,较少见。
  主观性耳鸣是患者自觉耳内及(或)颅内有声响,但在环境中并无声源。这种耳鸣他人无法听到并证实其响度。因此也称自觉性耳鸣。一般认为是由于病变刺激内耳听感受器或听神经引起异常神经冲动所致。外耳道的炎症、耵耵栓塞、外耳道上皮栓或肿瘤所致外耳道堵塞等均可引起耳鸣。急慢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耳硬化症使听骨固定或肿瘤压迫破坏中耳等亦可引起耳鸣。外耳和中耳疾病引起的耳鸣多半是低频声,像风声、火车或机器的轰鸣声等。而内耳或听神经引起的耳鸣通常是高频声,像蝉鸣声、哨声、刹车时发出的噪声等。
  伴随耳鸣的常见内耳病有:美尼尔氏病,呈阵发性眩晕,多在眩晕发作时出现耳鸣、耳聋或耳鸣、耳聋加重;迷路炎则伴有严重的持续性眩晕,强迫体位,不敢活动,活动时即感到天旋地转、恶心、呕吐等;突发性耳聋常在突然耳聋的同时伴有严重的耳鸣;听神经瘤则多以渐进性耳鸣、耳聋为首发症状。此外药物中毒亦可引起内耳病变产生耳鸣。常见的药物有氨基甙类抗生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等)、阿斯匹林及其衍生物、奎宁和重金属盐类等。
  许多周身性疾病亦可能引起耳鸣。头部外伤或一些神经科疾病、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均可引起耳鸣。此外,胶原性血管疾病、梅毒、变态反应甚至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等也是引起耳鸣的常见原因。
  客观性耳鸣是患者及他人均能听到的耳鸣,所以又叫他觉性耳鸣。耳周围肌肉痉挛和血管病变、咽腔内的腭帆肌阵挛、颈部或颅内大血管改变均可产生这种耳鸣,用听诊器放在耳部可听到。
  因为耳鸣的发病原因复杂,而且发病机理不十分明了,所以治疗起来比较困难。
  目前国内外主要用以下几种方法治疗。
  1.治疗原因性疾病 如外耳、中耳疾病引起的耳鸣随着原因病的治愈、听力的恢复,耳鸣即可消失。内耳疾患也可随着原因病的好转而减弱或消失。
  2.药物治疗 神经营养药如维生素B类药物,代谢促进剂如ATP、康得灵等,是常用的药物。抗组织胺类药物如用扑尔敏8mg,每日1—2次口服。主要针对免疫反应和血管疾病引起的耳鸣。麻醉药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或滴流)有短期控制耳鸣的作用。用该药做鼓室注射亦可有同样效果。但可引起眩晕、恶心、呕吐等反应。因此,要在医生密切观察下使用。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扑痫酮等有一定效果。另外镇静剂也可用来减轻耳鸣响度。
  3.掩蔽疗法 给患者听稍超过耳鸣响度的适当声音可以消除扰人的耳鸣。因为这种掩蔽声是人们习惯的声音且不很大,所以患者愿意接受。
  4.生物反馈疗珐 此法是由心理医生借助仪器有意识地控制肌肉张力、温度和血流量等来消除耳鸣。对精神紧张和焦虑的患者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