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8期
原河北省省长李尔重顺境常虑险困厄无悉容
作者:赵 联
李老是怎样保养身体,使得他有这么旺盛的精力呢?
勤奋研究,老而思进 李老认为:“生命与矛盾运动是同在的。”人的生活就是一种矛盾运动。未解决的矛盾会造成精神上的苦闷,矛盾解决了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因此他认为生命就是学习、研究和克服矛盾的过程。生命不息就应该学习研究不止。人虽说离退休了,可是并没有脱离社会,社会上的事还会对你有触动。因此必须学习和研究,做到与时俱进,不能把离退休与“不做事”划等号。基于如此的认识,他退休后创作了500多万字的《新战争与和平》,出版了散文集《潮头漫步》,创作了京剧剧本《王昭君》、电视剧本《长风万里》、诗集《吭吭集》、传记文学《赵四小姐》,以及最近出版的杂论集《说话集》等等。如今他已是九秩之龄,但还在学习中国的甲骨文、诗经、书经、易经及其他典籍;还在研究中国的史前文学,研究民间文学孕育文人、文学的过程。在学习研究中,他独立思考,独辟蹊径,天天与古人讨论,与智者或愚人辩论,独坐静室,百子相伴,相与为友,其乐融融。在“文革”时期,他在狱中读《毛泽东选集》,读《资本论》,把精装本的《资本论》都读得“散了架”。他的这种学习和研究活动,不是东拉一本、西拉一本地随意翻阅,而是有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在一段特定的时间内专事于某些文献的学习和研究,便于集中思考一些问题。这就使得他的思想能够与时代的发展同步,积极思维,以史鉴今,明辨是非,锻炼了大脑,延缓了大脑的衰老,促进身心的健康。
心胸豁达,处危思安 李老在《借{文集)述怀》中写道:“怎样求得健康?饮食适当,医药适当,动静适当,都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想得开’,思想要有个轴心,这就是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正因为他对人生和事物有这样辩证的认识,所以他能够豁达、从容地对待养生和健身。李老平素淡泊、平和,不喜像有的老人那样侃侃而谈。正像他在一首诗中写的那样:“顺境常虑险,困厄无愁容。”无论遇到了什么事都能平静以待。他的一生经历了5次劫难,因为组织大学生进行抗日活动,两次被反动派投入监狱;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由于“左”的干扰险些被执行枪决;1967年康生的一个电话就把他关进监狱,长达5年;二十几年前,他被检查出患有直肠癌,这又是一次大的劫难。当时他的老伴告诉他体检时查出了直肠癌,他正在看报纸,漫不经心地说:“那就拉掉它。”丝毫没有胆怯和忧虑的表情。面对这些生命攸关的劫难,他都能够豁达地对待,丝毫没有悲观失望的表现。在“文革”时期,造反派给他贴的大字报说什么的都有,言辞十分激烈。对此,他平心静气地对儿女们说:“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家的人都要顶得住,绝不能自杀;要相信人民,相信党,终归会弄清楚的,总有一天会恢复正常生活的。”正是他这种“困厄无愁容”的精神,使得他从不把困厄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而是在艰难中能够看到希望,看到未来,从而总是保持着豁达、乐观的情怀。
清心寡欲,安贫乐道李老参加革命七十多年,始终廉洁奉公,一尘不染。改革开放后,有人送给他老伴2000股股票,原始股价为1元一个股,当时股价已涨到14元一个股,而且走势看好。在当时这是一笔不小的收入。李老和老伴却坚决地谢绝了。他们认为这不是应得之财,所以不要。这种清廉的行为使得他没有后顾之忧,没有精神的负担,总是堂堂正正地做人,不谋私利,安贫乐道,清心寡欲,光明磊落,自然有助于身心健康。
“动静”均衡,闲情致“逸”李老家里养着一只大白波斯猫,还养着几只小鸟。闲暇时,李老或者逗猫取乐,或者与小鸟对话,很有情趣。“小猫为友鸟唱歌,寂寞庭前看寂寞。”这里他所说的“寂寞”,实际上是指陶醉于宠物之乐,没有其他是非干扰的特殊心境。对宠物的喜欢,一方面反映了老人的心地善良,富于爱心,能与动物相处;另一方面也是一种间离于肌体紧张和大脑松弛的消遣活动,转移脑力活动的兴奋点,释放大脑的疲劳。这是对他专心学习、研究生活的补充,丰富了老人的生活内容,有助于增强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