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8期
老线的心
作者:陈继达
真是老树重开花!我的九旬老母竟会扎绣球!绣球,是民间吉祥物,用五颜六色布料,先做十二枚橘子状瓣儿,然后联缀成一个球,结蒂再系上一条缀着珍珠的绦儿。“狮子滚绣球”,是民间风俗。传说雌雄二狮相戏时缠在一起,滚呵滚成一个球,小狮子便从中生出来了。我的老母满头银丝白发,早已孙儿绕膝,干这年轻姑娘的手艺活不怕人见笑么?——真是“老人簪花不自羞”呀!
晨昏旦暮,她戴副老花眼镜,佝着腰,弓着背,坐在窗边,裁裁缝缝,似乎在写诗,似乎在画画,如痴如醉,全神贯注。她将做成的大小绣球,挂在墙壁、窗棂,或帐钩,上,芝兰盈室,五彩缤纷。一簇簇,如含苞待放的花蕊;一串串,又如玲珑剔透的葡萄,给整幢楼添上春色,也给家人带来欢笑!蹦蹦跳跳的外孙女时常拿着耍弄,来客进门瞧见,都咂咂称赞,夸她人老手艺高!
“你要吗?”
她笑盈盈摘下一个送客人。
“太太,给我一个。”
“太太,我也要!”
上教堂礼拜,她提着一串儿绣球,见孩子们讨,便笑嘻嘻回答:“好,好。都给,都给。”一下子,把手中的绣球分光了,逗得孩子们拍手笑。
她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能给人换来欢乐,更勤勉了。春夏秋冬,忙个不迭,临窗缝呀缝,把爱心扎成绣球,将吉祥赐给人家,让幸福留在自己的心里。
见老母如此痴迷,有时忙得连饭也忘记吃,我忍不住责怪她:“妈,你年已九十一,何苦这般瞎忙,值得么?”
她听后似乎从心里勾起一缕忧思,似乎眼眶也湿润了。她磨磨蹭蹭对我说:“绣球,是楠溪妇女的吉祥信物,结婚时捎到大家,为了避邪呀!”停了停,又毫不避讳地说,“我出嫁,裁缝师傅给我做了一个,随娟妆迎去,花轿一到,村上阿婶妯娌嫂嫂,纷纷围拢看新鲜,咂咂连声。从此,我也向裁缝匠学起来!…”
七十来年的岁月风烟,这绣球,给生活在旧社会里的老母带来吉祥了吗?没有!婚后二十多年,她跟爸爸搬过十八次家,打过十八个灶,几个兄妹先后夭折了。真是苦海无边!老母呀,满腹苦水肚中咽。
铁树开了花,人民当了家,解放后,老母为儿上学、盖房、娶媳妇,帮着爸爸忙这忙那。幸福种子在她心里发了芽,却未开花。
星转斗移,三中全会劈出个新天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吉祥如意。老母心里发芽的种子终于开了幸福花。
一次,她忽然发现房间角落一个蜜罐儿,被孙儿踢倒满地碎片,拾起瓶颈一瞧,还扎着条猩红坠儿。多好看!她舍不得扔了,猛地想起当年结婚热闹景象……七十年,人生甜酸苦辣涌心头!不知她哪里来的兴头,忙找色料扎个大绣球,再系工:这条猩红丝线坠儿像盏大灯笼高高挂。从此,她忙开了,密密针,细细线,扎了个千针又万线。一个个,一朵朵,百花争奇斗艳。
九十寿辰,我的骚坛吟友为她吟诗祝寿。吟友赠之以诗,老母报之以绣球。p阿!—千球,—首诗;—首诗,—千球!
每逢重阳九月九,老协给她送来寿面寿桃来祝寿,乡亲情深啊!老母意重。今年老协来慰问,还什么礼好?她翻来覆去左思右想,最后决定还是依旧送绣球!挑最鲜艳的布料,她做成一特大的,滴上香精,缀上闪光片,搜肠刮肚想出一首打油诗,让尚在家乡工作的媳妇送去。
我妻接过笑了笑,这绣球像一盏光彩照人的灯笼,代表着母亲那颗明亮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