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9期
君子养生 补之有道
作者:刘 云
人秋以后,天高气爽,空气干燥,传统称之为秋燥,气候是由阳热向阴寒过渡的过程,人体的生理活动也随之相应变化。因此,《内经》中提到,在秋季应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为来年阳气生发打基础,不应耗精而伤阴气。那么,从饮食方面应如何调养呢?
1.秋季进补宜先调脾胃 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常食冰冻晶,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因而在秋凉伊始不要冒然进补。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的过程,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如鱼、各种瘦肉、禽蛋以及山药、红枣、莲藕、莲子等食品,另外豆类、奶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多吃。药食兼优的芡实、菱角、板栗也是调补脾胃的佳品。
2.多吃滋阴润燥之晶 秋季干燥,易伤人体津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皲裂等症。为防止燥邪伤人,在饮食方面,一定要多吃能够滋阴润燥的饮食,如银耳、燕窝、甘蔗、芝麻、乌骨鸡、猪肺、豆浆、饴糖、蜂蜜等。
3.要“少辛增酸” 肺主呼吸,秋季干燥之气极易伤肺,如再进辛辣之味则如火上浇油。“增酸”,可增强肝脏的功能,以防内火旺盛。要少吃一些葱、姜、韭、椒等辛味之品,多吃一些酸味的果蔬如苹果、石榴、葡萄、杨桃、柚子、柠檬、山楂等。(注意:不要以为上述水果人人皆宜,凡脾虚湿重而腹泻者,肺寒咳嗽而痰黏者,秋季仍以少吃养阴留湿之水果为好,否则泻者更泻,咳者痰更多。)
4.建议早晨喝粥养生学家提倡在秋天每天早晨喝粥,可以起到推陈致新,利膈养胃之功。尤其是初秋时节,不少地方仍然是湿热交蒸,以致脾胃抵抗力下降,这时若能吃些温补之食,特别是喝些热药膳粥对身体很有好处。
①“甘蔗粥”,榨取汁100—150毫升,兑水适量,同粳米煮粥。适用于热病恢复期、津液不足所致心烦口渴、肺燥咳嗽、大便燥结等。
②“黄精粥”,选用干净的黄精10—30克,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新鲜黄精30—60克,洗净后切成片,煎成浓汁,去渣,同粳米煮粥,粥成后加入白糖适量即可。适用于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肺虚咳嗽或干咳无痰等。
③“玉竹粥”,先将新鲜肥玉竹80克洗净,去掉根须,切碎煎取浓汁后去渣,或用干玉竹20克煎汤去渣,入粳米,再加水适量煮为稀粥,粥成后放人冰糖,稍稍煮一二沸即可。适用于肺燥咳嗽、干咳少痰或无痰、或高热病后、烦渴、口干舌燥、低热不退。 ,5.辨体质选饮食科学食养应遵循因人制宜的原则。
寒性体质者,平素怕冷,手足寒凉,不喜喝水或喜饮热水。严重者关节疼痛、变形,或小便清长,肢体浮肿,秋季可选用性味偏甘温的食品,如黑大豆、姜、佛手、芡实、胡桃仁、花椒、茴香、辣椒。
热性体质者容易起疖、疔疮,易出汗,平素怕热贪凉,大便干燥,重见牙龈肿痛、眼痒、分泌物增多,胃火重者喜吃凉食。在秋季可选性味偏甘寒的食品,如大麦芽、荞麦、百合、猕猴桃、柿、柑、梨、桑椹、罗汉果、菱角、海藻等。
湿重体质者往往形体肥胖,晨起多痰,易起湿疹、脚气之类的皮肤病,大便黏滞,重者头痛重如裹,自觉身体沉重。秋季食养可选用性味偏甘的食品,如薏苡仁、无花果、橄榄、白果。
6.不要误入补区市面上的各种补晶不是人人皆宜的,若不细加辨别,则会适得其反。临床上所谓“疲劳综合征”的病人,工作紧张、性情郁悒,其实是肝脾失养,病人妄施补晶,其苦反增。还有一些经常吃酒席者,四肢无力、饮食无味,其实是膏粱厚味,湿重困脾,若再加实热补晶,病情会加重。还有一些家长盲目给孩童服用各种“增智”、“添神”补晶,结果导致儿童性早熟。这些教训,人们应及时吸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