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0期
十二位“美白仙子”驻颜有术
作者:王志成
那么,就先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中草药的十二位“美白仙子”:
这些药名都有着共伺的特征,那就是都姓“白”,从中医象形学来说,带白的药物一般具有增白润色的作用。让我们据典论证诸药的性能和疗效。
白术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这里指的是白术的根茎,味苦,性温。它对皮肤致病真菌,如雾状表皮癣等有抑制作用。古籍《药性论》称:“主面光悦,驻颜去。”用白术蘸酒(或醋)如研墨之状,均匀涂抹脸上,可治雀斑。医圣李时珍曾说此方治雀斑“极致”。
白芷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味香、辛,性温。历代被视为美容佳晶,可改善人体微循环,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去除面部色斑瘢痕,治疗皮肤疱痍疥癣等。《本经》说它“长肌肤,润泽,可作面脂”。无论是《千金面脂方》,或是《玉容散》,白芷是制作面脂的主药。可以美鼻,又可美体。
白芨 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芨的地下地茎。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黏液质等成分,味苦、甘,性平且黏滑。外用可润滑肌肤,除面上暗疮。《药性论》曰:“治面上斑疮,令人肌滑。”《本草纲目》曰:“洗面黑,去暗斑。”它主要是润肤白面,去斑灭瘢,而且能医手足皲裂等,是古代美容的常用药。
白苏 形如紫苏,为人工栽培。它含有挥发油和不饱和脂肪酸。常用鲜白苏叶涂擦腋下可治肿瘤及狐臭。
白蔹 为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叶子多而细,取其根茎。味辛、甘、性凉。《药性论》曰:“可治面上疮疱。”还可治疗酒鼻症,而且美白肌肤。
白附子 味辛、甘,性热。《本草蒙鉴》曰:“治面上百病,可作面脂,捣碎成细粉,以酒拌和,用来敷面,能治粉刺和雀斑。白附子还能香身灭疮。
白蒺藜 又名刺蒺藜,为蒺藜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蒺藜的果实味苦、辛,性温,含有多种生物碱和甙类,以及含有多种丰富的过氧化物分解酶,有明显抗衰老作用,可明目轻身,去除面上瘢痕,治疗白癫风。《本草纲目》曰:“洗面黑,去斑,洗瘢疮。”
白果仁 为银杏的成熟种子。可抑制体外一些皮肤真菌。外用可治头面手足碍容性皮肤病,并可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粗糙。
白茯苓 味甘、淡,性平。《本草纲目》曰:“白茯苓为末,合蜜和,敷面上疗面疮及产妇黑疱如雀卵。”白茯苓既去斑白面,又牢牙乌发,延年益寿。
白荦牛 味苦、辛,性寒。如将白荦牛研细,鸡蛋清调和,夜敷旦洗,可治面上雀斑。或将白荦牛浸酒三夜,先用姜汁擦面,后用此药涂面,治面部粉刺。
白丁香 味辛,性温。白丁香为雄麻雀屎。用它浸蜜来治面疮和粉刺,能莹肌如玉。
白僵蚕 为蚕蛾科。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僵化虫体。外用其药,味咸、辛,性子。可治面上黑及碍容性病——口眼歪邪等症。《本草纲目》称“蜜和擦面,灭黑黯好颜色,或加白荦牛。白僵蚕末,水和掺之。”
经典秘传美容方:
早在宋代《太平圣惠方》就收录有许多关于白类草药的美容秘方。到了元代,宫廷则流行“七白膏”等白类草药美容方。在金朝,有个皇帝叫章宋完颜景,除了酷爱汉文书画外,还对女人美容颇有研究。他配制的“金国,绿云油”、“金国八白散”,深受全宫欢迎,“使嫔妃辈云鬓益芳,莲踪增馥”。下面收集经典性秘传的美容方有:
“七白膏”(《太平圣惠方》):取香白芷、白蔹、白术各40克,白茯苓12克,白芨18克,白附子12克,共研成细粉,用鸡蛋白调匀,制成丸子一般大小,阴干贮藏,每天晚上洗净脸,再将药丸用泔水磨汁,取汁涂于面部,即能增白。
“金国宫女八白散”(章宋完颜景创配):取白丁香、白僵蚕、白荦牛、白蒺藜、白芨各112克,白芷75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9克,另加皂角、绿豆少许,共研细成粉,每日化汤洗面,能令人面白如玉。
“红颜美白膜”(《千金药方》):将白附子1两,白芷半两,蜜陀僧1两半,共研成粉,以羊乳和之,夜卧涂面,旦以暖浆水洗之,不过三五天,即容颜红白油光。
“治酒鼻方”(《千金药方》):取白蔹、白石脂、杏仁各20克,研为末,以鸡蛋清调后夜涂旦洗,用于面酒鼻酒。
“去斑方”(《圣惠’方》):取白僵蚕、白附子、白芷、三奈、硼砂各3钱,石膏、滑石各5钱,白丁香1钱,冰片3分,共研成细粉,临睡用少许水调和搽面治雀斑,人乳调搽更妙。
“除疱方”:将白蔹20铢,生矾石、白石脂各6铢,杏仁3铢,研末,和鸡蛋白,夜卧涂面上,旦用浆水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