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11期

天气寒暖不定 避免和中风遭遇

作者:商 东




  连续地降温或降雪对老人们来说很危险,因为天气的剧烈变化会影响老人本来就已经脆弱的血管,脑卒中很容易发作。所以医生提醒,在冬季要注意老人的一些特别变化,尽早预防和治疗才是对抗脑卒中的良方。
  
  脑卒中排在疾病死亡原因的首位
  
  脑卒中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风”,既包括了急性脑血管病中的急性出血,也包括了急性缺血引起的脑组织损害。它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造成死亡的各种疾病中排在首位。由于脑卒中造成偏瘫引起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80到120人。有3/4的患者会因此而致残,出现偏瘫、失去自理能力;不同程度的失语或是感觉性失语,听不懂别人的话,无法与别人交流;有的则出现认知障碍,记忆力、计算力都下降,严重的变成痴呆;另外的一部分患者会发生吞咽困难,可能喝水都会被呛着,需要靠胃管和流食生活。而且根据资料显示,首次发作后的3到5年内就会复发。
  
  重视细微变化,远离预防误区
  
  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对付脑中风的最好办法是实施有效的预防。但在实际生活中,一些存在脑血管发病危险因素的中老年人,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不得当,矫枉过正,反而增加了发生脑中风的危险性。
  误区一:滥用阿斯匹林 有些人为了预防脑中风,常年服用阿斯匹林。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阿斯匹林对预防缺血性脑中风的作用有限;同时阿斯匹林有一些副作用,其中一些还相当严重,禁用于消化性溃疡病、有出血倾向及出血性疾病或对水杨酸过敏者。老年人中高血压的比率高,如果平时血压高、药物控制得不好,服用阿斯匹林就增加了脑出血倾向,必须权衡利弊,慎用阿斯匹林。
  误区二:降血压不合理 许多老年人降压心切,但是降血压过快、血压低也潜伏着危险。因为慢性高血压者脑血流自动调节曲线右移,换句话说就是脑组织已经适应了偏高的血压,一旦过快地减低到所谓的“正常”水平,脑血管调节功能丧失,反而促进或加重脑缺血。现在公认的方法是治疗个体化,即根据各人原来的血压水平、动脉硬化程度、自我感觉等将血压降到合理的数值。这个合理数值尚无定论,原则上应接近正常血压或略高,如果降压感到头晕、手麻或原有症状加重即提示血压可能降得太低了。
  误区三:运动过度 一些老年人对脑血管病有一种恐惧心理,害怕自己有一天动不了,因此每天很早就起床,活动几个小时,有的常年爬山、扭秧歌。实际上一些老年人本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身体的耐受能力有限,锻炼身体要因人而异,不要超过身体能承受的程度,特别是凌晨至上午一段时间正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时刻。从平卧状态起来,老年人的血管调节能力差,脑部供血反比平卧时减少。如果再剧烈运动,血液更趋向于四肢肌肉,心、脑的供血相对减少。从这些分析可以看出,老年人在晨间锻炼,虽然有许多好处,也应该量力而行、适度活动,遇到异常气候不妨在室内活动活动筋骨。
  误区四:降血脂太积极 高脂血症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许多人谈“脂”色变,一旦被查出血脂过高,急于服用各种降血脂药物,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出现副作用。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手段。有人统计,约3/4的高血脂症患者通过适当的锻炼、减肥、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能使血脂降至正常水平。因此医学专家认为身体健康状况尚可的人,除非血脂很高,非药物疗法无效,一般不宜服用降血脂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