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期

“无价值”感威胁老人健康

作者:黄国泰




  由于工作的关系,在对不少老年人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看到价值感对老人健康是有相当大影响的。在同样的时间段,责任感被激发,感到生活有价值的老人,他的快乐程度较高,健康程度亦较高。觉得生活“失去价值”的老人,极不活跃,生活的激情和活力日趋缺乏,说话越来越少,很不开心,身体慢慢就垮掉了。在同样的时间段,觉得“活着有意思”的老人中有15%的人死去,而觉得活着“无价值”的老人的对照组却有30%的人死去。
  无价值感严重威胁老人的健康与寿命。当一位老人失去了价值感、责任感,会产生严重的沮丧、忧郁情绪,可能甚至连早晨起床的动力都没有,他们认为自己做的任何事都不会有好结果。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到非常绝望。
  
  
  无价值感常产生于:(1)年老;(2)晚期疾病;(3)经济拮据。此时常常带来消极的认知:(1)我不能贡献社会;(2)我不能完成个人分内事情;(3)不能参与积极有趣的事情;(4)成了家人的拖累。
  由于民族文化思想中价值与职业成功密切关联的看法,年老有病失去工作,一种潜在的无能感时时侵扰着他们。我认识的一个姓林的研究所长,50多岁了,是广州某研究所负责人。在位时他是一个热情肯干、工作认真负责的领导者,当发现胃癌后,他做了手术,接着是化疗。几个月过去了,不能再工作,探望他的同事也日渐减少,他变得越来越虚弱也越来越失望,家务及日常活动也放弃了,有的只是伤心、沮丧。他越来越抑郁,觉得人生价值已跌落至零,自尊心也降到了最低点。
  林所长的抑郁沮丧不是由他的恶性肿瘤引起的,而是由他的恶性态度导致了他所认为的生活“无价值”,认为“生活已经到头”。我了解他的情况后,让他画一个图表,标明其出生、婴儿、少年、青年、中老年各个时期,给自己的自尊、价值和对社会、家庭、个人的贡献、成就打上分数。使他明白,即使是婴幼儿时期,人的价值尊严亦不比成年人低,成就会有升降之时,贡献会有大小,但作为人的自尊和价值却是稳定的常数,与他的成就不相关。生长在高山之巅的最一般的青草,比起最漂亮的塑料花来,也要卓越得多,因为它有着任何科学家所无法赋予的东西──生命。比起一个爬卧在乡村小屋地板上身有疾患的可怜小孩来,希腊或意大利最壮丽的石雕像也算不得什么,因为它虽是美丽的,却是死的。这意味着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不是挣来的,即便是在他身患癌症、手术之后、白细胞极度低落,即便他是在多次化疗、头发掉落、脸色苍白、动则气促、身体最虚弱之时,他也是很宝贵的,作为人的尊严与价值丝毫不会丧失。笑容重新绽现在他脸上——那一刻,他的抑郁、沮丧融化了。
  能够见证和参与这一小小的奇迹,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快乐。它不能消除肿瘤,但它却恢复了一个人的自尊,一个人的价值感。出院后他曾写信给我:“……这种把成就与人的价值、尊严分开的想法,一直在支撑着我,有了它,我又恢复了自尊,不再自挫、自虐,我能很自然地与人交往,能很自由地服药……”
  生命是一种持续的流动,它不是一个物品,生命的无价值感是一种自挫性的思维、行为方式。事实证明正确的认知疗法,比传统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要有效得多。那就是用更理性的思维来代替、来回答非逻辑的、消极的想法。认识到生命的无价值感,不是基于真理,而是消极状态中长出的一个脓疮。对人的绩效、价值、尊严正确的认知,摆脱追逐功名的世俗性压力,就能提供一种即使在最恶劣情况下支撑人生的力量。不再屈服于绩效与尊严成等比的法则,不再热衷于自已的一个或几个角色,不仅在成功中也能在失败中,无论健康或患病,有工作能力或失去工作能力,他都可以骄傲地对自已说:作为人,我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