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2期

曾国藩的养生观

作者:段 军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不平常又颇有争议的人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使其备受微词,但他一生无论读书、理家、治军、行政,均有建树,也是不容否定的事实。作为一个文弱书生,为胜重任,曾氏也非常注重身体锻炼和身心保健,他一生中对养生之法做过不少探讨和实践,并形成了一整套养生之道。青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说,他师法“曾文正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这说明曾氏的养生之法对后人很有影响。下文就曾氏的养生之道略作探讨。
  曾国藩出生于湖南湘乡的一个山村。他自幼聪颖好学,热衷科举,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28岁中进士。由此可见,他的读书科考之路是较为平坦的。他虽然饱尝了“十载寒窗无人问”的艰辛与孤寂,但那时由于心高气旺,没有注意到身体的文弱会对他的事业有什么影响。只是他读书太过清苦,常感“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这一症状,以后由于他承担的事务愈来愈繁重,成了一生都困扰他的痼疾。他也因此认识到了保健身体的重要性。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六月,曾国藩曾大病一场,据其年谱载,他“病热危剧,几不救”。病愈后,他在诗中留有“艰苦新尝识保身”之句,说明他自此认识到了保健身体的重要性。此后,逐渐形成了他的养生观。
  
  首先是身心交养和动静兼用的保健观
  
  “养生之道,以君逸臣劳四字为要。省思虑,除烦恼,君逸之谓也;行步常勤,筋骨常动,臣劳之谓也。”曾国藩因受传统文化影响,特别崇尚道家养生思想,注重“静”、“节欲”,通过精神修炼达到修养的目的,他说君逸即养心,要清心寡欲,胸怀宽广,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追求心理的健康。他认为:“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此为“静”的养生之道。“臣劳”,就是身体四肢要经常锻炼,处于一定的劳累状态,才能筋骨常健,吃得香,睡得甜,身体才能保持健康,这是“动”的养生之道。由此可见,曾氏的养生之道,既重视心理的健康,也注重身体的锻炼与体质的增强。
  “养生之道,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勤’八字。‘惩忿’,即所谓‘少恼怒’也;‘窒欲’,即‘知节啬’也。”曾氏认为,体质强壮者就好像富人,因戒奢侈而更加富有;体弱者如贫人,因节俭吝啬而自我保全。“节啬”并非单指节制食色二性,即便读书用心,也应有所约束,不可太过。“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他在寄给属下的信中说:“年来骨肉哀戚之事,层见叠出。以精力匮乏,亦遂强自排解,涣然若托于庄周刘伶之徒者。”可见他的“养生以少恼怒为本”,不仅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把它落实在行动中。
  为了能做到这“八字”,他注重“以志帅气”、“以静制动”。他说,沉疴在身,而人可以支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以志帅气,一是以静制动。人疲惫不振,是由于气弱。意志坚强的人,气亦为之稍变。如果早晨贪睡,则强起而兴奋起来;百无聊赖,则端坐以凝神。这就是以志帅气之说。久病虚怯,则时时有一种怕死的感觉,即魂梦皆不安恬。须将生前之名,身后之事,与一切妄念,铲除尽净,自然有一种恬然意味。而寂定之余,真阳自生。这就是以静制动之法。这种调养的理论,即使以现代人医疗保健的眼光来看,也是科学的,值得重视。
  
  其次,重视自然调养,反对用药妄施攻治的诊疗观
  
  “治身当以‘不药’二字为药。”曾国藩自小受祖父“不信医”训戒的影响,反对动辄用丹药治疗。这大概是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太差,人们对庸医误人戒惧甚深的一种心理反映。他在寄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虽体弱多病,然只宜清净调养,不可妄施攻治。”曾国藩晚年,政治思想崇尚无为,他的养生观也崇尚无为,注重自然调养。
  
  第三,勤则寿,逸则亡的养生观
  
  “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曾国藩一生心力劳苦,做事认真踏实,自创“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五到”之说。他以勤自励,以苦为乐,说:“君子有三乐”,把“勤劳而后憩息”作为三乐之一。当时大局维艰,只有勤,可以于大局稍有所补,也可求得一己之心安;才能强健筋骨、磨练意志,进则可以为国家尽忠尽力,退亦可以保持自己身体之康泰。他说:“古时圣君贤相,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为一身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练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增智慧而长才干……勤则寿,逸则亡。”可见,勤奋做事、心力劳苦是他一生努力实践的核心内容。
  
  第四,重视食眠的摄生观
  
  “养生之道,当于食眠二字悉心体验。食即平日饭菜,但食之甘美,即胜于珍药也。眠亦不在多寝,但实得神凝梦甜,即片刻亦足摄生矣。”曾国藩在给友人的信中说:“纪泽身体亦弱,事教以专从眠食二字上用功。眠所以养阴也,食所以养阳也。养眠贵有一定时刻,而戒其多思;养食亦贵有一定时刻,而戒其过饱。”眠食得法,食甘梦甜,这可说是从生理上进行保养。吃饭睡觉虽是小事常事,但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很大。这也是曾国藩做事喜从平实处用功的体现。
  
   第五,强健筋骨的锻炼观
  
  射箭是曾国藩特别强调的一个体育锻炼项目。他在家信中说:“吾见家中后辈体皆弱,……曾以养生六事勖诸儿辈:一曰饭后千步,一曰将睡洗脚,一曰胸无恼怒,一曰静坐有常时,一曰习射有常时(射足以习威仪,强筋骨,子弟宜多习),一曰黎明吃白饭一碗,不沾点菜。此皆闻诸老人,累试毫无流弊者。”可见,他认为射箭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法。
  曾国藩在和太平军最初较量的几年中,湘军屡战屡败,由于治军太苦,谤议太多,休息太少,忧虑太深,曾氏的心理承受了极重的压力,经常失眠,健康受到很大影响。但就在这样的境况下,曾国藩仍能咬牙蓄志、屏神静气地做事,每日反省自己的过失,包括反省不利于自己健康的行为,督促自己注重体育活动。他曾写到:“眠食有恒及洗脚二事,星冈公行之四十余年,余亦学行七年矣。饭菜后三千步近日试行,自矢永不间断。”
  
  第六,喜好诗书弈棋的怡养观
  
  “每日临一百字,将浮躁处大加收敛。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于字有宜,于身、于家也有宜。”曾国藩对书法的兴趣一直浓厚,是晚清有名的书法家。他把写字作为培养忍耐功夫、锻炼身体的一种方法。曾国藩还酷爱围棋,围棋帮他在繁忙的军务政务之余转换脑筋,放松精神,还在危机紧张时刻镇定情绪、收敛心神。但由于下棋成瘾,劳神太过,也给他带来了许多害处。所以我们在其日记中,常读到他那些力戒围棋的誓言以及痛切的自责,但他时时犯戒,终身被围棋围困。
  曾国藩一生做了诸多不凡之事,成为标准的立功、立德、立言的“三立完人”,在历史上是少见的。曾氏的养生之道虽然没有他的政治思想、理学思想和治军思想那么完备,但他的许多探索却是有益的,值得我们加以研究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