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3期
革命熔炉铸造精彩人生
作者:李天慧
艰难困苦———孕育坚韧品格的土壤
纵观人类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们当中大部分人都曾经有过艰辛的童年生活,甚至还备受命运的考验。但强者总是善于找到生命的支点,他们及时调整了自己的心态,坚韧地面对生活的困苦,在峥嵘岁月中安然走过,经过恒久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脱离了苦难,也脱离了平凡,造就了卓越与伟大。
王定国出身贫寒,15岁便参加了革命,2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四川省营山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后任县政府妇女独立营营长,带领全营官兵参加了围剿土匪的战斗。1935年,她奉命调到省委领导的新剧团(后改为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文工团)工作,不久便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回顾往事,王老说:“当年我的革命引路人,都是些极具才干并有高远志向的人。正是由于他们的启蒙教育,才把我引导到革命道路上来,使我走上了最有价值的人生之路,我是永志不忘的。”王老认为,苦难可以磨练人的意志,使人宠辱不惊,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王老的人生历程中,曾两次入狱。一次是西征途中,为掩护大部队,剧团战士诱敌深入而集体被捕,辗转几地之后才被营救。另一次则是“文革”期间,和谢老一起经受迫害。但作为久经考验的革命战士,她始终保持着顽强的斗争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这样的人,生命中的一切困难最终都只能成为她的俘虏。
豁达、勤奋、进取———缔造幸福的源泉
坚韧、勇敢、勤奋,是杰出人物的品质特征。没有这些品质的人,不敢抓住机会,不敢冒险,一遇困难,便会自动退缩;一有小小的成就,便感到满足。人们在寻求幸福的时候,总会遇到各种障碍,需要具备坚韧、勇敢、勤奋的品格才能得以克服。
王老处事达观,有主见,不拘泥于他人的评判。当初刚和谢老结婚的时候,她还不识字。有一次,谢老赶写一篇文章,要她把《民国日报》、《西北日报》找出来。结果王老拿了四次都不对,最后还是谢老自己取回报纸。从那时起,谢老每天挤出时间教其识字。王老勤奋好学,进步很快。不久,她又开始学习作诗、写文章。魏传统同志的夫人刘超曾经回忆说:“王老热爱学习,善于虚心求教。战争年代,她写的诗作经常拿给魏传统看,别人笑话她,她也不在乎。魏老认为,虽然我的文化好,但没有她那种敢作敢为、不断进取的精神。她不懈地努力,成为知识分子,还攻于丹青,令人敬佩!”
常年来,王老坚持笔耕不辍,出版了几十万字的《后乐先忧斯世事》以及上百首新体诗。这些是她几十年生活的积累,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对于一个目不识丁参加革命的人来说,这需要何等的毅力!正是由于王老的勤奋进取,使自身文化素质有了质的飞跃,以致承担起了整理谢老的著作及资料的重任,为党和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正是由于她的精进努力,才能够诗书为友,丹青为伴,拥有多姿多彩的幸福生活。
工作、奉献———人生滋补的佳酿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荣耀,也不在于追求享乐,而在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地做对社会有益的事。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工作中寻找快乐,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粉碎“四人帮”后,王老受命担当整理谢老文稿的重任。谢老的文稿可以说浩如烟海,年代久远,从清朝末年到“文革”跨越了半个多世纪。且内容丰富,包含党内外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以及散文、杂文、诗歌和数十年的日记。要把所有资料收集整理,可谓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王老和全国政协谢觉哉文集办公室的同志们经过6年的辛勤努力,出版了《谢觉哉传》、《谢觉哉书信集》、《谢觉哉日记》、《谢觉哉诗集》等等一系列文集,将谢老毕生的心血献给国家,献给社会,王老感到宽慰。
王老一直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作为中国老年文物学会副会长,王老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并通过学会的活动,促成了“国家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她参与创建了“中国干部教育协会”,担任会长,并亲自到全国各地视察监狱、劳教所等,对失足青少年进行帮教,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电影《少年犯》就是在王老等人的关怀下拍摄的,里面的主人公之一曾是王老直接关怀的对象。王老在80高龄的时候,还到川北地区22个县进行考察,就该地区的教育、交通、民政优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写成调查报告,转送江泽民同志。此报告引起中央重视,报告中反映的问题也得以部分解决。现在的王老,社会活动日程依然安排得紧凑有序。她说:“参加社会活动,有奉献,也有回报,这些活动让我充实、快乐,使我体力不衰,精神不老。”
丹青为友,作息有节———尽得怡养之精髓
有艺术修养的人往往比普通人拥有更多的人生情趣和快乐,幼年时受到的良好艺术教育会使人获益终生。但学习艺术并不受时间的限制,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在艺术的学习过程中受到熏陶和启迪,一些出色的人甚至还会将其与自身阅历或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成果。
王老年轻时便能歌善舞,曾长期在红四方面军新剧团担任主角。多年来又习诗作画,始终保持着敏锐的艺术触觉。
在王老的厅堂四壁挂满了她新近的书画作品。王老离休后倾心创作了几百幅国画,其中一幅力作是由刘华清题名的《强渡嘉陵江》,描绘了嘉陵江战役惨烈的历史场面和红军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江面上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水流湍急,炮火击起数道冲天水柱,战士们划着木船,在枪林弹雨中向江岸猛攻。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备受震撼。专家认为,王老画作气魄非凡,画如其人,作品不完全拘泥于绘画规范。正是由于打破了常规,并将深厚的革命情感融入其中,才成就出如此传神之作。与此同一题材的一幅作品已被军事博物馆收藏。
王老的画作中除了历史题材的画作外,还有大写意的山水画、花鸟画以及大量的书法作品。精选后的国画有几幅挂在厅堂里,大部分则放在储藏室里,被贴好标签,登记造册。据其家人介绍,今年上半年将出版一本画册,并在年内举办一次个人书画展。这是王老的一个心愿,目的是想让人们知道,老年人也可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只要努力学习,就会获得丰硕的成果。
据家人介绍,王老每天的作息很有规律,沿用老习惯,基本遵循谢老的《长寿十诀》。闲暇时间,写写画画,甚至做做家务,每天的活动量很大。谈到养生,王老说,“要想健康长寿,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做对社会有益的事,要豁达,有恒心,要爱惜和善待自己。我想这算是养生吧。”
走出王老的家门,我心潮澎湃,不仅想起杨国宇同志给王老的题词:“国姐出生天地间,犁尽万水千山难;血汗凝情思,留下珍珠串串。”王老的传奇经历,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年轻时,她选择了最前卫、最艰险的人生旅程;到了晚年,依然心怀锦绣,无私奉献。她不愧为青年人的楷模,老年人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