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3期
阳光就在你心中
作者:章剑和
有个关于镜子的谜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
这其实是生活态度的生动描述。
不是吗?愁眉苦脸地看生活,生活肯定愁眉不展;开朗乐观地看生活,生活肯定阳光灿烂!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势必难以发现花朵的妩媚!
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生的追求是一种求得成功的乐观动机。它是人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活动去从事、去完成,并欲达到某种理想境界的一种内在推动力。它能促使人在相关的活动中奋发努力,勇往直前。正是有了这种乐观力量,才会有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人生传奇。倘若失去了这种乐观力量,人在现实面前则会变为奴隶,而这样的人生必然是一场充斥着颓废和失败的悲剧。
曾听说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那一年,国画大师黄永玉带着他的画作来到北京。他住在一间不但陈旧,蛛丝网结,而且四壁连一扇窗户也没有的房子里,沉闷与压抑可想而知。但是黄永玉没有厌弃这间小屋。他环顾四壁,哈哈一笑,拿出一张洁白的画纸,贴在墙上,然后信手在上面画了一扇窗户,栩栩如生,顿时他就觉得屋外的暖阳正透过窗棂涌进他的小屋,小屋顿显生机勃勃。
这个世界就是如此的有趣,许多时候,上帝就是这样捉弄世人,他会给我们一间没有窗户的屋子,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完全可以画一扇窗户给自己,放进希望的阳光,照亮生命。
许多时候,上帝给了我们黑暗的际遇,但是并没有剥夺我们追求光明的权利;上帝给了我们坎坷的遭遇,但是并没有剥夺我们快乐的心境。要知道,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向命运低头,而是要学会在没有路的地方踏出一条路来,在干涸的地方掘一口深井出来。这样,就可以汲取到甘洌的清泉,滋润生命,浇灌庄园,在贫瘠的土地上营造自己的绿洲。
画一扇窗给自己,不是画饼充饥,自欺欺人,而实际上是黄永玉先生心中有一扇阳光之窗。有了这样一扇窗,人就有了生活的希望、生活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气。要知道,只要不泄气,就没有什么能将我们抛弃;只要肯努力,就一定会有花好月圆的那一天。
如何看待生活,的确与人的主观世界有关。只有精神不倒乐观地生活着,才会有真正的、最后的成功,也才会有富于价值的人生。
“文革”初期,有两人因某事共同遭难,打入“牛棚”。虽然这在当时并不能算什么,但其中一人却整日为眼前之事困扰,总想给人说清楚但又无处可说或无人来听,便常常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头发一把一把地脱落……后来侥幸出狱,但人已脱形,瘦骨嶙峋,几有隔世之感。
但另一位同时遭难之人,开始虽然亦想不通,但很快就接受了当时的现实。他分析形势,认为在眼下混乱局面,肯定解说不清,等待一段时间,人们的狂热劲一过,事情便自然水落石出。基于此,他迅速进入正常生存状态:干活,尽力将活干好;受批判,也以旷达心情对待。这样一来,吃饭睡觉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影响,身心保持良好,等到出“牛棚”时,还学得一手木工手艺。后来虽没有多少时间干木工活,可家里却摆了几样木家具,制作精美,是他自己的手艺,看过的人都十分赞赏。
在生活过程中,我们能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些人总是乐呵呵地做事。事情明明失败了,可他仍从别人宽慰的言辞中获得进一步做好的勇气;在他人看去似乎微不足道的事,在他自己去干便放大成十分了不起;对自己的失败并不过分在意,但对成功却怀有无限希冀……因此,他总怀着一份光明的心情;他的乐观常常感染人,这种自我平衡的心态,支撑他乐观地面对这个世界。
另一种心态的人则不然,遇事时总是惊慌失措。他们将每一件具体事的得失看得极重,而且思维常常一进去就出不来,所以,很难将自己正在面临的某件事和大的人生世界沟通,把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孤立成自己生命某个阶段的全部。在旁人看去并不多么严重的事,在他看来似乎天塌地陷,忧思重重,以致寝食难安。在这些人脸上,总是一副阴云密布的样子,使人感到压抑。由于缺乏他人的接近和疏通,他们更难从某种狭窄的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
香港何达先生的诗《快乐的思想》说得真好:“做每一件事情,都给它一个快乐的思想,就像把一盏盏灯点亮。砍柴的时候,想着的是火的诞生;锄草的时候,想着的是丰收在望;与你同行,想着我们有共同的理想;跟你分手,想着会师时候的狂欢。”
笑是快乐的颜面流露,而快乐是幸福和满意的心境,是一种感受和体会。生活中并不缺乏快乐,只是缺乏对快乐的感受。一个人快乐不快乐,通常不是由客观环境的优越决定的,而是由自己对环境事物的看法、心态和情绪决定的。正确的、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能把地狱变成天堂,快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心中有一扇阳光之窗,就不难发现生活中的无穷乐趣。只要有一个充实的生活,有一个积极乐观的追求,有一盏不灭的理想之灯,有一个能够达到的临时目标,有一颗知足常乐的、安贫乐道的、平常人的心,你就能够创造出你的快乐健康人生。(龚文豹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