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期

老年学画益养生

作者:桑一伟




  我是一名80多岁的老人,我觉得晚年对于我来说,最现实的是应珍惜这宝贵的时光。正如《夕阳红》歌中唱的:“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双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我开始学画已是68岁,那年,我参加了颐寿书画社。经近20年身体力行,确实受益匪浅。因为作画时,必须全神贯注,心平气和,既能使手臂得到锻炼,也使大脑和中枢神经得到美感,将全身力量送至笔端,贯注于纸上,心灵得到净化,自然产生益寿的作用。古人说过“书者,抒也”,“抒脑中之气,散心中之郁也”。我常以闻一多老先生所说的“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促使自己努力苦练,遵守“天道酬勤”的古训。这是一条重要而又被证实的体会。另外我还体会到作画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定的健康状况;安静的客观环境;平稳的心态。三者缺一不可。不少同志虽有毅力和决心,而缺少客观环境,半途而废者不乏其人。我在老伴去世前后,也曾搁笔中断一段时间,深有同感。中国书画文化艺术,内涵丰富,具有深邃的意境,高远的志趣,是一种昂扬向上,表达美好人生情趣的艺术。“老有所学,老有所乐”是对老年人很好的指引。但“学”什么?怎样才能“乐”,据我自己的体会,所谓“乐”是自我逐渐培养起来的,是自我由学慢慢悟出来的。当一个人决定要学什么,要做什么,死心塌地坚持下去,“乐”就在其中了,它逐渐会赋予你快乐和趣味。我深有体会,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于物质的占有,而在于精神的追求和富有。快乐是自己争取而得到的,自我培养寻找来的。求别人施舍或赋予是不可能的,或者说只能是暂时的。现代画家潘天寿、齐白石、张大千等,他们有高超的艺术才能,可以随心所欲地创作,尽情地表现大千世界的各种景物,以写景、抒情、言志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情感,那无疑已达到炉火纯青的艺术高度。对我来说,只能是“望画兴叹”,今生肯定是达不到的。不过我想尽管如此,有这么一种幻想和追求的目标,对自己也是愉快的,从中可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和慰藉。中国书画对于提高文化素质、培养品格修养、充实生活内容确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无穷的魅力。这是我对书画艺术肤浅的又一感悟。
  20多年对书画的痴爱和“研究”,使我在心理和生理上都得到了锻炼和调节,每当我创作一幅内容高雅,风格别致的书画作品时,自然界的山山水水使我如临其境,身在其中,抛却了许多浮躁和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