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4期
比科学家发现生命衰老与X染色体有关等11则
作者:佚名
比利时列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端粒的长度以及染色体终端DNA的细小部分得出结论:染色体的状态与生命老化有直接关系。染色体上端粒较短的人更容易患上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病症,死亡时间也会更早。
研究人员对一个家庭全部成员的白血球DNA端粒长度进行了测量。他们注意到,兄弟、父女、母亲与儿子和女儿的端粒长度都差不多。但是,配偶的端粒长度以及父亲和儿子的端粒长度却有很大的不同。斯达森称:“X染色体上端粒的长度具有遗传性是我们这次发现所能给出的最好解释。”
抑制胃癌生长有新方法
辽宁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四院路小光教授主持的课题《右旋柠烯对人胃癌生长及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证明,右旋柠烯对人胃癌生长及转移有明显抑制作用。右旋柠烯是一种单萜烯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芸香科柠檬、柑橘精油等植物中,近年研究表明右旋柠烯具有抗癌活性。本课题研究人员选用三种不同类型的人胃癌细胞株,应用细胞增长抑制实验证明了右旋柠烯对人胃癌的明显抑制作用。右旋柠烯对人胃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及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整凋亡相关基因的蛋白表达;升提P53与bax基因的蛋白表达及降低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右旋柠烯磷脂乳剂治疗荷瘤裸鼠实验表明,右旋柠烯通过抑制肿瘤组织微血管的形成,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从而达到抑制裸小鼠体内胃癌生长与转移的目的。专家认为,该研究提示右旋柠烯可能成为抗肿瘤药物治疗的一个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芬兰研究表明常喝咖啡可降低糖尿病风险
芬兰国家公共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1.6万名芬兰人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不久前发表研究结果:每天喝3到4杯咖啡的女性,其糖尿病发病率降低了29%,每天喝10杯以上的人则降低了79%。而在男性中,这两个数字则为27%和55%。研究还发现,除糖尿病外,那些经常喝咖啡的人,其他一些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目前,科学家还不清楚喝咖啡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他们推测可能是咖啡中的某种的化合物抑制了人体内糖的转运过程。此外,咖啡中含有一定的镁,咖啡还能影响肠道缩氨酸的分泌,这些物质都有一定的降糖作用。
我国将建艾滋病防治示范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消息,我国向全球抗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基金申请的艾滋病防治项目,不久前获得批准,得到了9780万美元的资助。根据项目计划,我国将用5年的时间,在安徽、河北、河南、湖北、山西、陕西和山东7省实施上述项目,将其中的56个艾滋病高发贫困县建成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据介绍,该项目实施内容包括宣传、交流,预防服务和治疗,社区关怀和支持,以及项目地区能力建设和管理监督机制等。该项目将通过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使项目区内的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获得关怀和基础卫生服务,包括抗感染治疗、抗病毒药物治疗。
研究显示: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肺癌发病
上海最新公布的长达5年的肺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大城市人群中肺癌发病呈现新趋势:年轻人发病明显增多,女性的肺癌发病率上升尤其明显,高温油烟,包括路边炸烤等成为新的元凶。肺癌患者中很多和驾车有关。
该项研究发现,70%的男性肺癌患者死因与吸烟有关,只有18%的女性患者因吸烟或长期被动吸烟导致肺癌。在非吸烟女性肺癌危险因素中,超过60%的女性长期接触厨房油烟,做饭时经常有眼和咽喉的烟雾刺激感;有32%的女性烧菜喜欢用高温油煎炸食物,同时厨房门关闭,厨房小环境油烟污染严重;还有25%的女性家中厨房连着卧室,冬天很少打开窗户烧菜,高温油烟久久不散,甚至睡觉时也在吸入,这些有毒烟雾严重损伤了呼吸系统细胞组织。
葡萄提取物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由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刘明博士与哈医大肿瘤研究所所长申宝忠教授共同领导的课题组,在探讨新鲜葡萄提取物药理学功效的过程中,发现新鲜葡萄提取物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能力,并首次提出“新鲜水果提取物抗肿瘤三重功效”的说法。
刘明博士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工作期间,发现新鲜天然水果提取物确有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的功效,由此首次提出水果提取物的抗氧化性、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及新生血管形成的“三重抗肿瘤机制”。归国后,刘明等人继续对30多种水果提取物进行筛选研究。他们首次从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血行播散3个方面着手,以新鲜葡萄的提取物为样品来探讨天然植物化学物质的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证实,水果、蔬菜中所含的植物化学物质完全可能通过不同的机理来显示其抗肿瘤作用;植物化学物质可以作为封闭剂来预防癌症的发生,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表达;一些植物化学物质能够抑制由于氧化损伤而导致的肿瘤的生长。
意大利一科研小组发现女性乳腺癌发病机理
意大利的一个科研小组研究发现,在女性乳腺肿瘤患者体细胞内,存在一种与果蝇体内的蛋白质基因类似、被称作“H-PRUNE”的一种特殊蛋白质以及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基因。这些研究人员解释,在女性乳腺肿瘤细胞内存在相互对抗的两种分子物质,其一是试图阻止行动较活跃的肿瘤细胞扩散的物质,研究人员称之为“NM23蛋白质”;其二的作用恰恰相反,是企图促使细胞内肿瘤病毒发生病变转移扩散的物质,医学人员称之为“H-PRUNE”。在上述两种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果前者占优势,表明乳腺肿瘤患者体内进一步发生病变成为乳腺癌的危险就很低;相反,如果后者占上风,则表明患者体内发生病变成为乳腺癌的危险程度就非常高。
美科学家怀疑含铅汽油是精神分裂症的诱因之一
美国科研人员经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可能与含铅汽油有某种关联。若妇女在怀孕期间接触过铅,其胎儿长大后患这种精神疾病的几率是普通人的两倍。科学家埃茨拉·苏瑟不久前在美国科学协会大会上宣布了他的研究结论。他在多名美国孕妇的血液内发现了过量的铅。苏瑟说,总共有2万名来自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年龄在38至45岁之间的孕妇参加了这项研究。其中多数人曾受过较重的尾气污染。 如果这个假设属实的话,那么这是人们第一次把精神分裂症同一种环境污染物联系起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以自杀来结束生命。这种病症的诱因至今不明。
吸低焦油含量香烟不能降低患肺癌风险
据英国一医学杂志报道,美国癌症协会于20世纪80年代调查了年龄在30至36岁的36.4万名男性和57.6万名女性,比较他们在1982年到1988年间的吸烟习惯和他们当中肺癌死亡率的关系。研究表明,抽中等焦油含量香烟的人和低焦油含量香烟的人相比,他们当中死于肺癌的比例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差异。但没有过滤嘴及高焦油含量香烟的吸烟者死于肺癌的比例最高。专家建议说,一些吸烟者试图以改抽低焦油含量香烟来降低肺癌发病风险,这是非常危险的误导性的想法。这些人由于存在侥幸心理,会吸入更多的尼古丁,烟雾在肺中停留的时间也会更长。
科学家警告纳米粒子很有可能会损伤大脑
来自英国爱丁堡大学呼吸道毒理学教授肯·唐纳逊说,纳米粒子小得可以轻而易举地穿透人类器官黏膜的表层而进入人体。他说,在老鼠身上的实验表明,沉积在老鼠鼻腔内的纳米粒子可以慢慢地转移到老鼠大脑中,然后进入肺中并最终进入血液里。目前还不清楚在老鼠身上的实验结果是否表明纳米粒子在人类身上也具有同样的危害。但是唐纳逊教授仍然在英格兰南部举行的一次科学研讨会上,呼吁人们对纳米粒子的潜在威胁保持警惕。
近20年来乳腺癌患者幸存率大大提高
西方有关机构调查指出,近年来乳腺癌患者的死亡率已全面下降,但目前还不清楚促成这种结果的究竟是由于更大比例的患者得到较早的及时的诊断,还是由于现代医疗科技的进步。在当前的研究中,在休斯顿的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医学博士们评估了1974年到2000年834名病情有所反复的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都曾在此研究所进行化学治疗。按其病情发作的时间分成5组,1974~1979,1980~1984,1985~1989,1990~1994,1995~2000。研究者发现,病情复发的患者年份越晚,病情越稳定。平均复发年份晚1年,死亡率就降低1%。其中,肿瘤较小,没有扩散至淋巴节,并且雌性激素测试呈阳性的患者生存率相对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