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5期
范圣琦的快乐人生
作者:山 佳
范圣琦1933年出生在山东,6岁时随全家移居到哈尔滨,与姨姥姥生活在一起。姨姥姥虽不识字,却非常喜欢京剧和歌剧。范圣琦经常跟随姨姥姥出入剧场、音乐厅,受到最初的艺术熏陶。12岁时,姨姥姥找了一个俄国老人教他萨克斯。1951年,中国铁路文工团到哈尔滨招生,一眼看中范圣琦。从此,不到18岁的范圣琦加入铁路文工团,与萨克斯结下不解之缘。
改革开放后,范圣琦每天都处在忙碌中。他演出、创作,业余时间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音乐人组成乐队为舞会伴奏。1990年,范圣琦赴美考察讲学。在那里,他为美国朋友们演奏了自己亲手改编的《梁祝》、《阿细跳月》、《二泉映月》等乐曲,引起轰动。美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称他为“真正的音乐家”,表现的是“东方爵士乐”。
5年后,陈凯歌筹备电影《风月》,为表现三四十年代上海滩的场景,找到范圣琦,请他的乐队录几段爵士乐。录完后陈凯歌非常满意,要在片头打上乐队的名字。可是在这以前,范圣琦还没想过要给乐队起名字,他的乐队还是支无名乐队。起什么名?他回家和妻子商量。“就叫‘老树皮’吧!”妻子脱口而出。老树皮历经岁月沧桑,经过风雨,见过世面,任劳任怨,不屈不挠,只要它不死,就为全树输送营养,它老而弥坚,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好名字!”范圣琦兴奋地说。
“老树皮”乐队从最初主要在舞会演奏,逐渐走向了电台、电视台、剧场、体育馆,并到全国各地演出。每到一地总是好评如潮,赞誉有加。
这些年,“老树皮”坚持一条原则:无论在哪里演奏,都演时代感强的、健康有力的音乐,不演或少演怀旧的、悲伤的音乐。“老树皮”演奏的第一首曲子,往往是《疯狂的摇摆》或《你是我的阳光》。1995年至今,“老树皮”已经去美国演出好几次了,每年在国内也有近百场演出。
对于70岁的范圣琦来说,爵士乐好像是他的营养剂,他总是精神饱满,说话和笑也像他的萨克斯管发出的声音一样响亮。有时范圣琦演奏—站就是三四个钟头,一口气演奏40首曲子。健康使他获得了音乐成就,音乐成就也促进了他的健康,并使他充满自信。在我国,开萨克斯管独奏音乐会的,他还是头一位。迄今已开了8场音乐会,场场爆满。听音乐会的不仅有普通听众,还有像韦唯、李琦、成方圆等大腕明星。据悉,文化部有关方面正在筹划,准备举行—次“老树皮”大型音乐会。
爵士乐使“老树皮”红得发紫。人们不但喜爱“老树皮”乐队的表演艺术,对风度翩翩、演技出众的范圣琦更视为崇拜的偶像。他不仅吸引着中老年人,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一些年轻人认出范圣琦,总缠着他让他签名。一些女孩子见了范圣琦,不是说“我爱你”,就是不打招呼地亲吻他。为此,范圣琦说,他有时都不敢出门,因为出去多了会遇到许多麻烦。但是,范圣琦自信他这个“老树皮”领头人的脸皮还是薄的,不会犯错误。
范圣琦是个性情中人,谈话毫不遮掩,既评论国家大事,也谈平民百姓的生活。他非常热爱眼下这个时代,思维总是活跃而超前的。他的大儿子全家定居美国,二儿子结婚后,小两口与他们老两口住在一起。小两口结婚10年了,迄今不想生育。下班回家,小两口就去阳台喂养他们的一群白鸽,说鸽子就是他们的子女。范圣琦便说,那鸽子就是他的孙子孙女了。他还经常亲鸽子、抱鸽子。老两口、小两口再加—群鸽子,称得上是范圣琦的天伦之乐了。
舞台上,范圣琦在吹奏萨克斯管时,白马尾小辫子上扣—顶镶嵌着古铜色萨克斯徽章的黑色贝雷帽,那身穿着打扮,那个摇摆,那个忘我劲,叫人顿生感叹:这老头儿狂得可爱!
生活中的范圣琦平易近人,爱交朋友,且很多都是年轻的“忘年交”。他思路广,好玩好乐。谈到玩,他说,贪玩是孩子们的天性,但不是孩子们的“专利”。俗话说“老小、老小”,对老人而言,能贪玩且善玩,对健康非常有益,也是老年人养生的一种有效方法。
范圣琦称自己是个“心胸开阔、没心没肺”的人,他认为过去的事忘掉好,不顺心的事应不琢磨,儿女的事也别多管,朋友的聚会要多参加。
看电视台转播的足球赛是范圣琦全家人的爱好,一家人坐在电视前,或嚷或骂,或笑或谈,开心极了。每到星期天,全家人经常一起到颐和园走上一圈,整个路程有9公里,范圣琦走下来并不觉得累。谈及锻炼,范圣琦说:“我每天都在演奏,这是很好的呼吸疗法。前两天我去大学讲课,站着讲了三个半小时,可见我的呼吸疗法是有效的。”范圣琦戒烟已20多年,饮食上注重营养。只要到外地去演出,老伴儿总会如影随形地呵护着他。范圣琦说:“没心没肺换来的是‘妻管严’,可我喜欢这种‘妻管严’。”古稀之年的范圣琦快乐地、身轻体健地到处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