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5期
承袭祖国传统饮食文化
作者:杨炳珑
赵霖长期从事微营养素和中华传统食品营养生理学的研究。自1991年至今,他作为高级访问学者,曾多次赴德国慕尼黑技术大学从事客座研究。先后开展了微量元素营养学、食品抗氧化功能评价、新型钙剂生物利用度的研究、中国绿茶茶多酚的研究,以及中国新资源食品——松花粉营养生理功能的系列研究等工作。不仅对西方现代营养学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根据中医“寓医于食”的学术思想,将现代营养学与传统“食疗”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他先后在国内外著名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同时身体力行,重视营养学知识的科学普及,将提高中华民族健康素质作为自己崇高的使命。
近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显著提高,平衡饮食已逐渐被专家们公认为是养生保健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但是很多人却仍很茫然,尤其是去年的非典肆虐,今年禽流感的暴发,加上环境的不断恶化,使食物越来越不“自然”,让人们一时竟不知道究竟该怎样保护生命了。
我们到底该怎么吃,吃什么?吃什么更对人健康有益?怎么吃才能更加合乎营养科学,才能使体质进一步增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传统的饮食文化中有很好的养生方法。”这是记者在采访营养学专家赵霖时,他说的话。
很多研究都说“洋快餐”是“垃圾食品”,但还是有人对洋快餐趋之若鹜,这不符合中国人的“胃口”。中国人要健康,还是要继承自己的饮食文化。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文明的国家,自古注重营养,而现在人们一下子好像不会吃了,这到底为什么?因为有一个误区。
过去,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膳食中蛋白质(尤其是动物蛋白质)和脂肪摄取量偏低,于是在一些人眼中,似乎高蛋白(尤其是动物蛋白)和高脂肪的饮食就算是好的了。
改革开放以来,基本营养知识逐渐普及,近年来,食品、营养等已成为日常谈话的热门话题。饮食结构正在逐步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过去的饮食观也在进行再认识,不再是单纯为了温饱,而是想吃得好一些,因此产生了误区。一种是所谓你想吃什么,你就需要什么营养,所以顺其自然,随心所欲地傻吃。其二,是盲目追随媒介的诱导,对广告一味盲从,听说吃什么好就专吃什么;听说吃什么不好就绝对禁食什么,人为地造成偏食。与此同时,西方快餐业及商业文化的侵入和迅速蔓延,对中国传统饮食结构造成巨大冲击,以致经济发达地区居民膳食组成呈现出明显的“西化”倾向。因此,很多人不尊重我国传统饮食习惯,甚至对一些洋快餐备加推崇。
只有消除了这个误区,才能谈健康。我们知道,西方注重吃动物性食物。在20世纪80年代就发现由此而带来营养过剩,造成不合理的“三高”(蛋白质高、脂肪高、热量高)现象。为此,西方在积极改善自己的饮食结构。对于西方的“洋快餐”,要知道,它的主要成分蛋白质、脂肪、热量都是高的。“洋快餐”脂肪热量远远高出正常标准,这极其不利于人的健康,很容易导致肥胖、高血压等症。毫无疑问,儿童饮食结构不合理,经常食用“洋快餐”这类“三高”食品,是造成他们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不难看出,洋快餐造成的饮食结构必须改变,否则贻害无穷。
对于洋快餐,西方已认识到了它的营养问题,把它们作为“垃圾食品”对待。西方也在纷纷改变自己的饮食结构,而改变的结果却是在追寻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西方的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饮食结构是十分科学、合理的,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既然西方都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更不应盲目地追随西方的饮食结构。
为什么吃了5000年,到我们这个时代竟不会吃了?我们不要受西方商业文化的侵袭,对中华民族传统的饮食习惯要有信心。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我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很多人离开家乡到其他地方后,会有水土不服的现象。事实上,滋养人身体的根本因素就是“水土”。中国作为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闻名世界的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有“食用、食养(食补)、食疗(食治)、食忌(食禁)”之说,这种“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思想代代相传,并作为传统营养学的重要理论而在中华民族的日常生活与临床保健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可见,中华民族传统的膳食习惯应当得到尊重。
祖国医学第一部总结性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已论及“美饮食”与“饮食有节”能够防病延寿。在3000年前的周代,就专门设置了负责饮食营养及管理的“食医”机构,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中医营养理论传入欧美、东南亚等地的历史,可追溯久远。如美国古方“健酒”(杜松子酒),据说就是由中国传入的。其成分也并非“松子”,乃柏子仁和当归等,有良好的滋阴、养血功效。意大利的“大黄酒”传说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回去的。“大黄酒”始见于唐代《千金方》,现在却成了意大利的专利名酒。除此之外,中国古代的保健饮料和食品,如鸡蛋酒、蜂蜜酒、菊花酒、竹叶酒、五加皮酒、木瓜汤、乌龙茶、茯苓饼、松子糖等也充斥欧美食品市场。1985年,在意大利维罗那举行的第10届国际草药博览会上展出的数以百计的食品添加剂———如当归、茯苓、人参、白芍、牛蒡子、蔓荆子等正是我国常用的中药。
现在国外的一些营养学家和营养机构也纷纷提出“饮食清淡、热量平衡是健康的关键”。其实这与我国的“粗茶淡饭保平安”的传统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处。美国的一位资深营养学家深有感触地说:“我曾多次到中国进行学术研究和访问,切身体会到中国人民的传统饮食结构是十分科学、合理的,是非常有益于健康的。”他认为,“回顾、总结西方这段历史教训,可以说合理的膳食结构在东方、在中国。”他恳切地希望中国不要盲目追随西方,走二战以后西方不合理的膳食结构的老路。
这一切都说明,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理论和我们的饮食结构,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应有的承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对食品的安全性及其人体健康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在选择食品时,要首选生态食品———绿色食品。因为绿色食品是人类最安全的食品。但是我们一定要清楚,转基因食品不是绿色食品。
科学膳食、合理营养、食品安全不仅与我们个人息息相关,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也紧密相连。重视平衡膳食,树立“营养免疫学”的观点,增强营养意识,从而战胜疾病、强身健体、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是今后我们必须持之以恒地去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