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7期
让心更富弹性
作者:谭西顺
而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却未完全如此。一位体弱古稀的老人,其心理承受能力也许可以超过一个身强力壮的青年人;在意外不幸面前,有的青年可以一蹶不振,甚至失去生活勇气而走上绝路,而有的老年人却可做到老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诚然,这绝不是说,老年人的心理强性、韧性必定优于青年。恰恰相反,老年人由于其精力和工作生活能力的逐渐衰退,心理承受能力一般地说是逐渐减弱的。眼花了,力不从心了,亲人朋友先后辞世了,和后代人缺乏必要的沟通与理解,都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但是老年人却可以加强修养,达观处世,使心理弹性和韧性得以增强,从而增强对不幸与打击的承受能力,这里的关键是增强自己的涵养。关于增强涵养的方法,许多人都提出过有益的主张,笔者就此也提出几条也老年朋友共勉。
一、“登高望远”:古有九九重阳登高之俗,登高确实可以使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这里的“登高”,自然不单是指“登高”之类,主要是讲老年人应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超脱些,达观些。人的立足点高了,境界高了,一些生活中的区区琐事也卞不化而解。如果整天只看到身边琐事、烦事,那自然有无限烦恼在心头。风物长宜放眼量,处世从容日月长。老就要有老的胸怀。
二、“有为常乐”:老有所为,这里不一定指仍在工作岗位上贡献余热,也未必说一定要著书立说或有发明创造之类。凡能干点力能及的事情,对国家对家庭有所贡献的,都应视为“有为”。有的老年人自嘲道:“老家伙,老家伙,越老越加活。”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未必是坏事。只要是力所能及,多干一点心理上就能多一分充实,少一分苦闷。不能干重的,可以干轻的,总比精神无所寄托要强得多。但不要太计较所得。
三、“变失为得”:有些文章中谈到,老年人虽然不可避免地要逐渐丧失精力和能力,但可以变失为得,变苦为乐。具体地说,失去一些,还要设法得到一些,一边丢掉一些本事,一边则要学得一些本事,做到日有所乐,月有所得,年有所长。日有所乐,就是每日都要做一件乐事,有值得欢庆的喜事固然好,没有,即使听了一段有趣的相声、笑话也可作为一乐,借此保持乐观情绪。月有所得,就是每月要力争学会一件新本事。这本事无论大小,哪怕是学会炒一个风味菜,或学会一种新的毛衣花样也好,积少成多,一年就添了十几样新本事,这不是越活越充实吗?年有所长,就是要长涵养,处变不惊,临危不乱,这样,心理强性入会逐渐增加,人也会越活越有意思。
四、“以柔克刚”:生活中蛮不讲理的人不难见到,不顺心的事也在所难免。老年人对不合理的现象每有不平之感,是正常的。关键是如何处理。正面冲突,每每事与愿违,自己还惹一肚子火。一般地说,姿态高些,以曲为直,以柔克刚,方是上策。原则还要讲,策略上可灵活些,小事上不斤斤计较,创造一个和谐的人际环境。自然,人的处境各不相同,有人处顺境,有人处逆境,不可一概而论。但纵使处境不佳的老年人,也以姿态高些为好,否则就会让自己更不顺畅。
总之,年龄的增长虽会使老年人的心理弹性减弱,心理承受能力降低,但通过不断学习,广泛交往,提高涵养,仍可使心理弹性增强,使自己对不幸与打击的承受能力提高,适应社会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在这方面,每个老年人都是可能有所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