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7期
健康心态
作者:佚名
老年人毕竟年龄大了,经不起反复的折腾和失败的打击,因此,在选择再婚前一定要慎之又慎。比如,双方晚辈持何态度,统一当然好,如果不同意,怎样处理?如果双方财产相差悬殊,在婚前要不要做财产公证?另外,择偶标准怎样确定?对将来的夫妻性生活怎样要求?这些,都需要考虑好,有些问题甚至要提前解决好。
同时一旦有了“对象”,要通过各种方式多加了解,除了一般人要考虑的品行兴趣爱好之外,要从性格方面多加考虑。上了年纪的人往往个性较强,较难改变,两个人走到一起,脾气秉性能不能互相适应很重要,如果长时间不能适应,就很容易产生磨擦,别别扭扭,从而影响双方的感情。还要从生活习惯上多加考虑,上了年纪的人几十年形成的饮食起居习惯也很难改变,个性能不能互相接受,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两个人共同生活能不能和和美美。一定通过多接触,多交流,加深了解,像年轻人一样有恋爱的过程,逐渐建立起感情来,再步入婚姻的殿堂。这种谨慎是必要的,是老年人获得稳固、幸福的婚姻的基础,这种谨慎也是积极的,是对双方负责的表现。
做再婚老人的好参谋
我们这些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思想可以说已经走在了“开通”的最前沿,关于老人再婚,我随机问了几个朋友,他们一致的回答是“同意!然后再举双手就行了!”
NO!NO!只举双手是不行的。我们应该做他们的好参谋,要为他们出谋划策,让他们找到合适的老伴,这样才会使他们幸福产,那么我们怎样做好他们的参谋呢?
1.帮助老人明确自己的再婚动机,助其找到适合自身健康的老伴。
再婚前,应帮助才人弄明确自己的再婚动机,比如是排遣孤寂或是为了料理生活,这些都无可厚非,而有些人则可能是为了子女的住房问题,如有些老人(多为女方)通过把自己“嫁”出去,为子女空出房子,如果属于此类情况,那么子女不能让老人为此牺牲晚年的幸福。张先生70多岁的父亲在婚介所找了个比自己小20来岁的老伴。婚后两人由于年龄差距较大,产生了明显的“代沟”,对于许多事物的认识观点都不相同,相处半年后,二人终因此而分手了,留给老人的是无尽的失望和伤感,老是悔不该当初,并对再次择偶都丧失了信心。
2.为老人创造良好的氛围,让他们婚前多了解,避免草率行事。
老人再婚,多半是在丧偶之后,倍感孤寂之后的一种举动。但有的老人不注重实际,年轻人要及时阻止,不能让他们犯糊涂。也一定不要因为“着急”就草率再婚,婚前应该详细了解对方的必格,爱好,要比年轻时结婚了解更多,要了解双方家庭成员,以及经济问题等。草率结婚,很有可能造成婚后不合,再离婚对老人无疑是雪上加霜。
3.尊重老人意愿,做他们的精算师。
把婚前的财产作出明确的公证,将子女的财产与老人的财产明确化,以免婚后发生财产纠纷。在这方面,大多数老人还有些难以接受,认为那样做会影响感情。一定要设法让他们接受这个建议,话说是“帐上明明白白,心里轻轻松松”。
4.提醒老人不要怕麻烦,履行好法律手续。
怕麻烦,不少老年人未经登记,就非法同居,有说是为了好说好散,可是这样不利于双方和利益保护,一旦发生纠纷,那可就不好说也不好散了,因此,一定帮助他们成为合法夫妻。
子女不该成为老人再婚的阻力
对丧偶老人来说,再婚是他们寻求新生活的一种方式。老伴过世后,原有的某些生活方式被迫改变,孤独与不适加重,需要重新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对昔日人和物的眷恋。
如今一些人把老年人再婚看作是“瞎折腾”,认为他们老了,就应该安守本分,别给自己找麻烦,也别给儿女添乱。其中主要表现在子女们对丧偶老人的孤独缺乏理解,不少子女对已故老人心中存有眷恋,认为老人新找的伴侣与自己在生活上、思想上都有很多差异,很难接受老人正当再婚的现实。又因老人再婚一般牵涉到赡养和财产继承问题,子女不愿父母的财产通过“再婚”而引起纠纷,所以这也成为子女反对老人再婚的理由。作为儿女,面对老人的再婚该怎么想?
首先要抛弃自己的自私观念,应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再婚的理由。有的年轻人感情上不愿接受父亲或母亲再婚的想法,有的更不希望因为父(母)再婚而使自己的经济利益受损。试想一下,父(母)亲为我们无私奉献了大半辈子,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放弃私心而为父母尽一份应尽的孝道呢?孝道是人应有的本分。另外,儿女的一言一行往往都是老人关注的,儿女的态度可能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决定和选择。许多年轻人认为,老年人最好的调整心理方法就是养养花,看看电视,遛遛宠物就行了。可是他们并没有想到,老人更需要心理的沟通交流。如果两位老人确定关系,就要像对待自己父母那样去尊重对方,并和对方儿女搞好关系,就是对老人莫大的支持。在面对双方财产分配问题上要把主动权交给老人,只给合理化建议,会使父(母)更体会到儿女对他的孝顺和关爱,会使老人获得很大的心理慰藉。同时父(母)找到自己的幸福,也减轻了自己的负担,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让老人在宽松的氛围下找到自己相配的伴侣,不因儿女私情为老人幸福设下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