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7期

山西风味 以稀为贵

作者:赵子云




   晋菜,咸香甜酸,分为南、北、中三派。南路以运城、临汾地区为主,以海味为最,口味偏重清淡;北路以大同、五台山为代表,菜讲究重油重色;中路以太原为主,兼取南北之长,选料精细,切配讲究,以咸味为主,酸甜为辅,具有酥烂、香嫩、重色、重味的特色。
  
  晋阳美食好风光
  
  晋阳饭庄算是家老字号了,坐落在两广路上,饭店所在地以前是纪晓岚的故居。现在已经专门把纪晓岚故居整理出来,供游人参观。
  这里的山西菜品种并不单一,面食固然很重要,可更有特色的是这里的菜,其中香酥鸭可谓远近闻名,其他特色菜品也有很多。
  
   香酥鸭
  
  香酥鸭与其他鸭类菜肴相比,做法较复杂。先把鸭子掏去五脏后洗净,加入砂仁、豆蔻等18味中药,兑入酱油、料酒腌制,再上笼屉蒸,直到脱骨酥烂后再放进熟油中炸熟,炸的时候要保持形状。这时香酥鸭经过蒸炸,肥油已经大多溢出,吃起来外焦里嫩,香酥可口。
  
   过油炒肉
  
  这是一道经济实惠的山西菜,一盘过油炒肉端上桌,除了看到黑红色的肉片外,还有少量玉兰片、黄瓜片、黑木耳夹杂其间。它没有拼摆的痕迹,显得朴实无华。夹起一块肉片细品,鲜香滑嫩,十分可口,令人回味。
  
   闻喜饼
  
  闻喜饼其实就是葱油饼,可比葱油饼要精细讲究得多。关于这道菜还有一个典故:当年慈禧太后被八国联军逼退到山西,一天,她正在吃饼,忽然传来喜讯,说清军把八国联军打退了50里,慈禧大喜,于是就把正在吃的这种饼命名为闻喜饼,当时她所在的县城也被叫成闻喜县。后来这种美食越做越精致,早已经超出了普通葱油饼的做法。可如今山西的闻喜县却已经没有这种饼了。
  山西面食尤为著名,品种多,吃法别致,风味各异;成品或筋韧或柔软,无不滑利爽口,余味悠长。
  
  面食也可扮酷
  
  面酷在现代城后面,一幢两层白楼,地处一片工业商业两相依的地带,乍一看有点像洋房的外观。内装还是一派的简约后现代———大面积的银色金属,大片明灿灿的桔,统一的黑色器皿。
  走进面酷,就可看见面吧。大师傅一手托着揉好的面,一手持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一叶连一叶,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落入汤锅,汤滚面翻,让客人口福、眼福同享。尤其是周末,总会有些外国食客专门来面酷拜师学艺,他们在面吧里忙碌手脚,露出快乐表情。
  剪刀面:剪刀下面出美食
  剪刀面是把面团揉成锥形,用一把做针线活用的中号剪刀像剪纸片那样随意剪出来的。看那架势就可想而知,这面绝对筋道,而且浓厚的味道也招人喜欢。可能因为面是剪出来的,所以口感很滑润。
  
  长寿面:百次拉拽百岁平安
  来这里,不得不尝的是长寿面。100次拉拽,整整100次,断然扯断,匀匀整整的。每根面的长度都在22米至25米之间。100下,意味着一个美好的祝愿:百岁平安。
  
  山西菜
  
  山西菜在全国没有太大的名气,也没有深奥的理论体系。在北京,以山西菜命名的餐馆也是屈指可数。人们对山西菜的记忆,似乎只剩下一道刀削面了。其实山西本地的饮食还是不同凡响的,一桌酒席都是大盘大碗,而且山西的酒席常常是菜肴与主食同时呈现,菜还没上完呢,用各种杂粮做成的面食就纷至沓来。或许山西人对“饭菜”的划分本来就不明确,他们把主食也制作得像菜肴一样色香味俱全。
  山西也有烩菜,分荤素两种,采用土豆块、粉条、豆腐、白菜片杂烩而成———以是否加肉相区别。
  
  面食与大米的营养价值比较
  
  在我国的饮食习惯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
  我们知道,人体最需要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这五大类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它是构成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成分。那么,我们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是从哪里来的呢?就目前来说,大约有一半是从粮食中获得的,而面粉中所含的蛋白质要比大米高。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平均约为7.3%,而小麦面粉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小麦品种决定了蛋白质含量,一般在9-13%,我们取均值)。我们按定量,如果每人每天消耗750克粮食,那么吃大米每天可获得蛋白质约54.8克,而吃面粉每天可获得蛋白质82.5克。假如吃大米的人将每天膳食的三分之一改为面食,即750克大米中的250克换成面粉,那么每天可多获得9克蛋白质,比吃一个鸡蛋所得的蛋白质还多。面粉中含有的维生素B1、B2等也比大米高。
  
  面食营养与功效
  
  荞麦面
  特性:性味甘凉,开胃宽肠,下气消积。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发背,汤火灼伤。孟诜:“实肠胃,益气力,续精神,能炼五脏滓秽。”
   功效:《本草图经》荞麦不宜多食,亦能动风气,令人昏眩。
  《品汇精要》“不可与平胃散及矾同食。”治绞肠痧痛:荞麦面一撮。炒黄,水煎服。
  《简便羊方》治禁口痢疾:荞麦面每服二钱。砂糖水调下。
  《坦仙皆效方》治男子白浊,女子赤白带下:荞麦炒焦为末,鸡子白和,丸梧子大,每服50丸,盐汤下,日三服《纲目》济生丸。
  治汤火烧:荞麦面炒黄,以井华水调敷《奇效良方》
  治疮头黑凹:荞麦面煮食之,即发起。《仁斋直指方》
  
   小麦面
  特性: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躁、烦热,消渴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纲目》新麦性热,陈麦平和。小麦面甘温。《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宜忌:“小麦面畏汉椒,萝菔”《纲目》
  功效:治消渴口干:小麦用炒作饭及煮粥食之。《食医心镜》
  治泄痢肠胃不周:白面一斤,炒令焦黄,每天空心温水,调服一匙头《饮膳正要》
   治老人五淋,身热腹满:小麦一升,通草二两,水三升,煮取一升饮之。《养老奉亲书》
  治金疮血出不止:生面干敷。《蔺氏经验方》
  
  刀削面的传说
  
  刀削面是山西面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传说,蒙古骑兵占领中原建立元朝以后,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每十户人家只能用一把厨刀。
  一天中午,一老汉要取刀做面,可刀已被别人抢先拿走了。老汉回家路上拣了一块薄铁皮给老婆婆。老婆婆想了想,把面团放在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用铁片削面入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老汉吃后觉得味道非常好,于是就跟老婆婆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咱们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就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