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7期

十年一变识“年轮”

作者:陈 玉




  人的生理功能是在不断变化的,有些变化在分秒之间便显而易见,比如心脏跳动的速率和节律;有些变化却显得十分漫长,往往以十年为周期才先分晓的。因此,了解这种“10年一变”的人体变化,对养生保健和抗老防衰是十分重要的。
  国外的一次大规模调查发现,10年一变的规律和主要表现是:
  
  30岁时———生理巅峰的“分水岭”
  
  30岁时一生中健康状态的顶峰,此后各种生理功能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下坡路”,可谓人生苦短。因此,可把30岁视为从健康到衰老的“分水岭”。如果你对自己很留心,就会发现:从此个头不再长高了,细细的皱纹也初次显露在额头,听力有轻微的下降,骨密度测量也显示骨骼已开始盛极而衰。确切地说,30岁左右就应该是补钙抗老、养颜防衰的关键年龄。
  
  40岁时———“多事之秋”从这时起步
  
  40岁时,你的个头比10年前略微矮了些,每个毛囊也细了2微米。更重要的是,因为身体开始“不好动”,每天的热量消耗比30岁时明显减少,肥胖便趁机“着陆”。听力也每况愈下。眼睛看近物时开始模糊,经检查后你才吃惊地发现:啊,是老花眼!人们常说中年是“多事之秋”的年龄,而生理功能之“多事”就是从40岁开始的。若能重点防治肥胖和遏制听力、视力的急剧衰退,生命的“秋天”就不会那么“多事”了。
  
  50岁时———“健康危机”此起彼伏
  
  50岁起将是“危机四伏”的开始。雌激素下降会引起骨质疏松,肌肉也因为运动减少而萎缩变少。免疫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胸腺已萎缩了90%———95%。由此,生理的衰老在50岁时从外观上便显而易见。声调从C调升为E调,指甲生长缓慢,腰围粗壮达到顶峰,疾病接踵而至。这使得“健康危机”有了生理和病理基础,让人发出“年龄不饶人”之类的慨叹。
  
  60岁时———人老矮三分
  
  此时体内消化葡萄糖的胰腺效率下降,是最易患糖尿病的年龄段,你得当心糖尿病。另外,软骨的衰退所引起的骨关节痛,不仅使人在早晨起床后因“晨僵”而步态迟缓,而且连身高也矮了3厘米,是真正的“人老矮三分”了。此外,肺活量减了一半,气喘吁吁,龙钟老态便见端倪。值得提醒各位的是,如果从40岁起就采取有效的保健措施,这些“老态”的出现,完全可以大大推迟。
  
  70岁时———功能退化危及大脑和血管
  
  70岁时的血压比20岁时升高20%———25%,动脉壁变厚、僵化;大脑反应能力减弱,短期记忆里和学习新语言的能力因此而衰退。半数以上的人开始与冠心病有缘;其他老病也与日凸现。此时应该总结一下颐养的方法。
  
  80岁时———“吃饭防噎,走路防跌”的耄耋之年
  
  80岁起,因为步履艰难最易跌倒,又因为唾液分泌减少,吞咽功能较差,也易于噎食。因此这真正是一个“吃饭防噎,走路防跌”的年龄。85岁以上的老人出现老年痴呆症的比例较高。于是防跌防噎防走失是耄耋老人防范以外的重点。
  应该指出的是,这种“10年一变”的变化,是科学家进行大样本人群调查时总结出的生理“年轮”。随着保健意识的加强,削夺人可以大大推迟这种变化,让“年轮”明显后移,使之成为自己年轻了10年或20年的标志,“10年一变”的研究结果不仅提出了防老依据,也是测试人体衰老到什么程度的一面镜子。读者、诸君有兴趣不妨照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