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9期

《黄帝内经》选释

作者:秦 汉




  【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①,其气九州②、九窍③、五脏、十二节④,皆通乎天气。其生五⑤,其气三⑥,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⑦清净,则志意治⑧,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⑨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抟⑩精神,服 天气,而通神明 。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 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故天运 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篇》
  
  【注释】
  
  ①六合之内:指天地之间。六合,东西南北四方及上下,合称六合。
  ②九州:有二义,一指九窍而言?鸦一指古代之行政区划,如古有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今从后者。
  ③九窍:七阳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一)与二阴窍(前阴一,后阴一)合为九窍。
  ④十二节:指四肢十二个大关节,即两腕、两肘、两肩、两髀、两膝、两踝。
  ⑤其生五:天气衍生金、木、水、火、土五行,即后人所谓“天布五行”之意。
  ⑥其气三:指阴阳之气各分为三,即太阴、少阴、厥阴与太阳、少阳、阳明。《类经》十三卷第五注:“阴阳盛衰,少太有三,其气三也。”又,王冰注:“三,谓天气、地气、运气也。”今从《类经》注。
  ⑦苍天之气:指天气而言。《类经》十三卷第五注:“天色深玄,故曰苍天。”
  ⑧治:调畅平和。
  ⑨贼邪:贼风邪气,在此泛指外界致病因素。
  ⑩抟:“专”的古字,在此作专一解。《史记》秦始皇本纪:“抟心揖志。”索隐曰:“抟,古专字。”《吕氏春秋》适音:“耳不收则不抟。”高诱注:“不抟,入不专一也。”
   服:服从,顺应。
   神明:这是指阴阳不测之机。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神明之府也。”
   削:削弱。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太素》卷三调阴阳作“失其所,独寿不彰”。阳气失去了应有的位次,就会折损寿命,生命的机能也会微弱。所,指位次而言。不彰,指生命机能不能彰著明显,即生命力微弱。
   天运:天体的运行。
  
  【按语】
  
   本篇以太阳在天运中的地位作比拟,强调阳气在体内的作用,反映了古人对阳气的重视。明代张介宾说:“天之阳气,唯日为本,天无此日,则昼夜无分,四时失序,万物不彰矣。其在于人,则自表自里,自上自下,变惟此阳气而已。人而无阳,犹天之无日,欲保天年,其可得乎?”并且以此为根据写出“大宝论”等,进一步阐述人身阳气在生理上的重要性,提出“阳非有余”的观点。
  
  【直译】
  
  黄帝说: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气为生命的根本,而这个根本不外天之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天气相通。天气衍生五行,阴阳之气又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那么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苍天之气清净,人的精神就相应地调畅平和,顺应天气的变化,就会阳气固密,虽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加害于人,这是适应时序阴阳变化的结果。所以圣人能够专心致志,顺应天气,而通达阴阳变化之理。如果违逆了适应天气的原则,就会内使九窍不通,外使肌肉壅塞,卫气涣散不固,这是由于人们不能适应自然变化所致,称为自伤,阳气会因此而受到削弱。
  人身的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一样重要,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身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