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幸福来自参照系

作者:张田勘




  开心与否,幸福与否,在于一个人是否找对了自己的位置和参照系,当我们处在一个适宜的位置,看问题处于一个适宜的参照系时,我们就可能感到幸福。
  英国广播公司有一个系列剧,叫做《保住面子》,这部剧在英国产生了一个人人皆知的现象,即“海辛斯·巴凯特现象”。这个系列剧说的是,一个中产家庭的主妇叫做巴凯特,老是观察她的邻居有什么收获,要么是财富,要么是社会地位的提高。而每每观察到她的邻居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后,她就会感觉非常不舒服。但是一到穷邻居面前,她又表现出强烈的优越感,感到自己非常幸福。
  对此,英国《独立报》最近发表的一个调查对这种“海辛斯·巴凯特现象”作出了解释:“我们的幸福与我们邻居的富裕程度成反比,如果你被富裕的邻居包围着,你就会感觉不幸福。相反,如果你与贫穷的邻居住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幸福。”这其实就是道出了人们幸福与否的一种相对感觉,因为一个人的财富并没有增长,但如果选择的环境不同,幸福感就大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进行这个调查的研究人员、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尔佐·卢特默说,因为英国人一向有嫉妒富人的传统,所以与富人为邻的负面效应就更加强烈。如果邻居都比我们富有,我们就会把自己的目标提高,一旦达不到目标,那种失望感就可想而知。
  卢特默对一些受访者进行了为期七年的随访,每个人至少访问两次,要求对方说出对幸福的感受。而幸福感分为七个等级,第一级幸福感最低,第七级最高。最有意思的是,那些幸福感为一级的人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收入和生活方式都比不过邻居。由于处处不如人,所以产生极大的失落感,心情郁闷,哪里还有幸福可言?
  与此相似,美国国家经济局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说,不能赶上邻居的生活水平是导致人们没有幸福感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种情况比以前人们认为的还要严重。富裕的邻居会让那些在经济上拮据的人对自己的住房、收入和闲暇时间等各方面更加失望。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当然,靠自己的能力致富从而获得和产生幸福是重要的途径,但是研究人员开出的是一个简易而有效的药方,即与比自己更穷的人住在一起或与穷人相比较就会产生幸福感。而且应当与富人保持距离,因为,一个人无论多么富有都有可能让更富有的人比下去,同时,今天富有,并不意味将来也富有。
  无论这项研究的实际情况如何,推而广之,所有的人都会有这种与人攀比的心理效应,也应验了中国的谚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或“嫌人无(穷)妒人有(富)”,比别人好就窃窃自喜,比别人差就心生妒忌,怒火中烧。
  当然,追求幸福首先是靠自己的努力、勤劳、汗水还有智慧,不过,研究人员开出的药方也有实用价值。因为当我们不可能一夜暴富,或经过一生的辛劳都还达不到体面的、富裕的生活的话,惟一能做的事就是找准参照系,这也是感受幸福的最有效和最经济的做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不增加自己的成本、财富和收入的情况下,能获得幸福的感受本身就是最佳性能比或投入产出比的体现。
  如果在生活、职场、人际关系的方方面面和所有地方找到适宜自己的位置和参照系,我们的心态就会更为平和,这反而会让我们成功和获得财富。因为,只有平和的心态才会理性和理智地对待生活和工作,并捕捉到机遇和珍惜自己的所得。而另一方面,即使我们不富有不成功,但心静如水的祥和心灵同样让我们少一些焦虑和抑郁,仅仅从减少心理疾患来说,我们也节约了成本和金钱,也因此而获得了幸福。所以,找到适宜的参照系就可能不增加成本或以较小的成本获得幸福,从不成功、不幸福的此岸渡向成功和幸福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