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我们不需要的东西

作者:立 山




  古罗马杰出诗人贺拉斯在谈论自己时说过:
  “象牙、大理石、图画、银盆、雕像、紫衣,很多人视它们为必不可少,但是有的人却不为这些东西烦心。”
  而苏格拉底的说法更为直接,他在看到市场上摆卖的奢侈物品时,说道:“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不少啊!”
  在贺拉斯和苏格拉底看来,如果一个人能够享受精神生活所带来的乐趣,那么,普通大众所追求的许多乐趣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甚至是一种烦恼和累赘。
  也许有人会说,毕竟贺拉斯是诗人,而苏格拉底是哲学家,他们都不是普通人,他们的看法也许并不适合大多数人。的确,要求每一个人都把精神生活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不过分迷恋物质的利益,有些不大现实。尤其对于生活在日益忙碌烦躁的都市社会的现代人来说,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使他们终日忙碌奔波,疲于应付,哪里有闲暇去考虑什么内心和精神生活之类的话题呢?
  从某种角度讲,我们正在面临一个充分物质化的时代。精神的追求被淡化以后,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日甚一日:大房子、好汽车、名牌衣服、山珍海味、漂亮情人……过去我们坚持的许多东西在物质面前被毫不费力地放弃甚至摧毁了,人们陷入了对物质的盲目崇拜和狂欢之中。无庸讳言,与以往任何时代相比,现在的生活都可以说是极大丰富了,这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伴随这种“丰富”同时产生的,还有各种所谓的“现代都市文明病”。人们好像从没有像今天这么焦虑过,做什么都匆匆忙忙,很少能静下来听听内心的声音;我们还通过各种渠道听到或看到:离婚率、犯罪率、自杀率居高不下,精神分裂症患者越来越多……
  我听见不少人问:我们到底是更加幸福了,还是更不幸了?
  这要看我们如何理解幸福。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自然各不相同,但各种幸福之间还是有共同点的。在哲学家叔本华看来,“一个人的自身比起这个人所拥有的财产或者他所给予别人的表象都更能给他幸福。”因此,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的关键作用的,是人自身的美好素质,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的体魄——一句话,就是“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
  叔本华说:“人到老年,几乎所有这些外在源泉都必然地干枯了,因为谈情说爱、戏谑玩笑、对旅行的兴趣,以及应付社交的精力都舍我们而去了,甚至我们身边的朋友和亲人,也被死亡一一带走。此时此刻,一个人的自身拥有,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我们的自身拥有能够保持得最为长久。无论在任何年龄阶段,一个人的自身拥有都是真正和惟一持久的幸福源泉。”
  记住:“一个人的自身拥有是真正和惟一持久的幸福源泉。”那些外在的东西,比如财富、荣誉等等,与自身的拥有相比,都再轻不过了——没有豪宅怕什么?你一样可以在小屋中感受到家庭和爱情的温馨,一样可以把它装饰成你自己的天堂;没有汽车又如何?你安步当车,既锻炼身体,也不必为提防小偷终日提心吊胆;不穿名牌怎么了?内心美好的人,穿什么都漂亮;不吃山珍海味怎么了?粗茶淡饭不会带来高血压……看看,幸福所需的外在东西是何其少啊!
  也许我们永远成不了像贺拉斯、苏格拉底、叔本华那样的诗人和哲学家,更无法像他们那样思考。但我们可以学会像他们一样面对生活,当五光十色的诱惑展现在面前时,潇洒地说一句:“我不需要的东西可真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