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物理疗法解除冬日肺心病隐患

作者:李 薇




  冬季寒冷,气温骤降,常常诱发肺源性心脏病或使其病情加重。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呢?现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物理疗法,帮助患者安然过冬。
  肺心病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肺组织或肺动脉系统的原发病变,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重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形成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
  本病除原有胸肺疾病的各种症状如长期性咳嗽、咯痰或哮喘外,主要症状是逐步出现乏力、呼吸困难和劳动耐力下降,并可有心前区疼痛和不同程度的紫绀缺氧现象。如进一步发展会导致心力衰竭,以右心室衰竭为主。早期症状与呼吸衰竭近同,但以后出现心悸气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及紫绀明显加重,伴有尿少、浮肿及腹水等。
  
   耳穴压豆法
  
  取穴:脑、皮质下、肾、交感、肺、脾、大肠等,交替使用,王不留行籽加胶布固定,轻压5分钟,以耳热充血,局部酸痛为度,3天一换,5次为一疗程。左右耳交替施行,以防刺激过度。
  
  按摩
  选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为中点)、曲池(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侧1横指)、丰隆(在外膝眼与外踝高点的中点处)、三阴交(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肺俞(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心俞(于第五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等穴,以按、揉、摩、擦、推等手法,在穴位上交替按摩,同时做经络疏通按摩,手法宜轻柔,既可解除经络气血之淤滞,又可缓解疲劳。
  
  灸法
  适用于咳声无力、气短息弱、痰多清稀、心慌、精神疲乏、畏寒、小便不利的阳虚、气虚病人。选穴:肺俞、脾俞(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1.5寸)、肾俞、气海(脐下1.5寸)、丰隆、关元(脐下3寸)、膏肓俞(第四胸椎棘突下,正中旁开3寸)、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等。可用艾条灸,每穴10~15分钟,每次选4个穴,每日或隔日一次;可直接灸也可隔姜灸。
  
  敷贴
  附片、肉桂、干姜各20克,山柰10克,共研细末,每次以少许敷于穴位上,胶布固定,隔日一换,贴药前用生姜擦穴位,使之发红,一般在双侧肺俞穴上敷药。
  此外,可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以下中成药:
  1.属外寒内饮型的宜解表散寒,温水化饮。可服寒喘丸;
  2.属上盛下虚型的宜降气化痰。可服苏子降气丸、平喘丸、二陈丸;
  3.属肺肾两虚型的治宜温肾纳气。可服济生肾气丸;
  4.若见气短而喘,咳嗽少痰,自汗盗汗,舌红等症,可选利肺片、养阴清肺膏、二母宁嗽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