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第12期

足反射区疗法:让颈椎告别疼痛

作者:薛殿凯




  2002年初,我因遭受风寒,患上了颈椎病。病发时感到右肘关节酸疼得厉害,后来逐渐发展成右臂、右手麻木,右腋窝也很疼。后经医院诊断为:颈椎骨质增生,椎管变形,神经根型颈椎病。
  同年3月,医生开始为我做颈椎牵引治疗,连续治疗十几天后,初期效果还挺好,但时隔不久,病情便开始反复,右臂又麻木起来。我知道这种病很顽固,就找了许多医书来读,以求寻觅治病良方,其中受益最深的莫过于日本学者石塚忠雄所著《脚底健康法》。
  2002年4月,我便坚持按书中的足反射区疗法为自己治病,并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鉴于颈椎病是中老年的多发病,现将自己在治疗时的体会介绍给广大读者,以供参考。
  活动大脚趾关节坐姿,首先用食指和大拇指抓住同侧的大脚趾(所谓同侧,就是您右臂麻,则颈项足反射区就在右大脚趾根部),开始先上下扳动大脚趾,大约200次,至脚趾根部发酸为止;接着,再抓住大脚趾往一个方向轻轻地转动,开始幅度宜小些,逐渐地加大转圈幅度,做100~200次;然后按同样方法换一个方向再转。两种脚趾活动结束后,单脚脚趾并拢,脚趾往脚背方向弯,同时伸直脚底。每日做1~2次(多做不限)。在刚开始的半个月,在扳动、转动大脚趾时,颈项反射区会感觉疼痛难忍(此时要注意坚持),半个月后随病情的好转,大脚趾根部的疼痛反应会逐渐减轻。
  艾灸“颈项反射区”点燃艾条,采用雀啄式手法,将艾条火头儿对准颈项反射区施灸,此时,大脚趾应向脚背方向弯,打开脚趾根部褶皱、露出颈项反射区。所谓雀啄式手法,是火头儿离反射区最近处约1~1.5厘米,一旦灼痛则立即移远。如此反复15~20次。再沿涌泉穴前后移动,艾条离涌泉穴2~3厘米,施灸5分钟。每天做1~2次。
  枕圆柱形枕头使用圆枕符合颈椎的自然生理曲线,睡眠时可使头部保持后仰姿势,既可缓解后颈肌群和韧带的劳损,又可起到颈托(一种能充气治疗颈椎病的医疗器械)和轻变牵引的作用,能减轻骨质增生对神经的压迫,对颈椎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我特地让老伴做一个宽12厘米、长40厘米的荞麦芯的圆柱形枕头,睡觉时枕在颈部,让头部伸出。
  在运用以上方法治疗的同时,还需配合服用壮骨关节丸。坚持一个月后,颈椎病将会得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