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期
王光英:“红色资本家”演绎本色人生
作者:吴志菲
对于经常以弥勒佛般的慈祥面容出现在电视屏幕上的王光英,人们并不陌生。但是,很多人却不知道,王光英所走过的人生道路异常曲折,极具传奇色彩。王光英早年致力于实业救国,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盟友,被周恩来总理称为“红色资本家”;“文革”中因受株连入狱八年;改革开放后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如今,王光英虽已85岁高龄,但看起来依然身体硬朗,思维敏捷,言谈爽朗幽默。
家庭———力量之源
王光英从小生活在一个开明的官僚家庭里。母亲董洁如是一个勇敢、正直的人,她同情共产党,并积极利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帮助共产党员从事地下活动。解放战争时期,王家兄妹大多在做共产党的地下工作,也有站在国民党那边的,只有王光英是个“中间分子”,母亲给北平西山的共产党游击队送信时便都让他陪同前去。王光英在那时读过的《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毛泽东著作,就是母亲代当时中共北平地下组织保管的。家里兄妹间政治信仰不同,常常发生关于政治问题的争论,就是在饭桌上也会争得面红耳赤。父亲王槐青允许不同观点各抒己见,但订下一条“家规”:“饭桌之上,只叙天伦之乐,不谈政治。”
从辅仁大学毕业后,王光英与在辅仁大学教育系就读的应伊利结为夫妻。应伊利是一位有政治敏感性,有性格,又有文学修养的女性,结婚之后成为王光英最可靠的后盾。当年“文革”期间,王光英被关进监狱,应伊利牵挂狱中的亲人,还要教育和保护孩子,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十分困难,在国外的兄弟姐妹都写信来要她到国外避难,但她拒绝了。这个善良大气、敢于面对现实的女性知道,如果自己离开了在狱中经受身心折磨的丈夫,给他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王光英出任光大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后,应伊利也因工作需要担任了光大集团的董事,协助丈夫展开工作并很快在香港打开了局面,展示了其出色的才华。
如今,王光英和夫人精心营造着充满爱的空间。他们的孩子都已在外成家立业,两位老人虽然享受不到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也在少有的闲暇中自得其乐。1993年8月,他们度过了金婚纪念日。四年后,他们获得全国惟一的一个“金婚佳侣”特别奖。
信念———精神支柱
致力于实业救国的王光英,早年在天津开办了近代化学厂,后来又开了家利生针织厂。解放后,王光英带头接受国家对私人工商业的改造,被任命为天津针织品织造公司经理。
新中国刚刚成立时,王光英便在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之间架起了桥梁,在天津工商界上层崭露头角,天津工商界推选他为天津市工商联合会首任秘书长。自那时起,王光英便从一个富有创业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工商业者,开始转变为一个紧随时代节奏前进的社会政治活动家。
1957年,周恩来总理在天津宴请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时任天津工商联合会秘书长的王光英参加了宴会。酒桌上,在周恩来的示意下,王光英端起酒杯向伏罗希洛夫敬酒,并祝他健康长寿。伏罗希洛夫非常高兴地将酒一饮而尽,并热烈地拥抱了王光英。这时,周总理在旁边风趣地说:“您拥抱的是位红色资本家。”继而又补充了一句:“在中国没有红色资产阶级,但有红色资本家。”从此,“红色资本家”成了特指王光英的称呼。
梅花香自苦寒来。心怀报国之志的王光英,始终处于“潮头”之上,可谓历经磨难。他曾三次入狱,第一次是1939年被日本宪兵队以“共产党嫌疑犯”的名义,关进了北京王府井大街附近的煤渣胡同宪兵队监狱;第二次是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以贪污嫌疑关进了监狱,后来检察官查了三个月,也没查出什么问题来,才被无罪释放;第三次是“文革”初期,王光英受刘少奇冤案的牵连入狱,直到十年浩劫之后才被释放出狱。
面对这些磨难,王光英始终乐观。他说:“凡属不是我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连想都不去想!”他认为,一个人活着既可能运交华盖,也总会碰到倒霉的事,但不论怎样厄运临头,都要坦然面对,决不灰心丧气。
情趣———获益一生
王光英年轻时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上个世纪20年代,外商增茂洋行开办了北京第一座小型广播电台,广播节目大多是西洋音乐唱片。那时正上初中的王光英对西洋音乐很着迷,他每天放学回家便打开收音机,听着音乐做功课。后来二哥王光琦从美国留学回来,带回许多美国流行歌曲和西洋歌剧曲谱,王光英对着歌词唱,便逐渐学会了一些西洋歌剧,尤其喜爱唱《我的太阳》及《斗牛士之歌》。现在的王光英,每天清晨都要在收听新闻广播之后,听听帕瓦罗蒂、多明戈的歌曲,虽说听不懂意大利文,但那些曲调他都能够哼出来。儿女们送给他的礼物中,他最喜欢的也是帕瓦罗蒂和多明戈最新版本的录音带、录像带和激光唱盘。
王光英还是一个京剧票友,少年时期就总跟着唱片学唱京剧。在京剧的各种流派中,余叔岩的唱腔他特爱听,而且学得也挺不错。一次在政协开会的休息时间,大家轮流出节目,王光英来了段京剧清唱,一下子被丁关根听到了,赞叹不已。后来在李瑞环的提议下,王光英成了京剧振兴基金会会长。
收集艺术品是王光英的另一个爱好,他的家布置得像座微型艺术馆,连花园和过厅的一隅之地也不放过,客人到来时,在任何角落总能看到主人独具匠心、精心布置的工艺品。1997年12月,王光英夫妇把一方“龙虎画像石”捐献给国家历史博物馆。
晚年的王光英,浑身上下散发出迷人的祥和之气,这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沉淀内聚之后,所散发出来的智慧的慈光。了解这一杰出人物的人生经历,对注重养生者,尤其是年轻人的启迪是弥足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