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

马万祺:肝胆相照赋新诗

作者:余 玮




  金桔垂枝,杜鹃盛开,又是一年春风劲,群贤毕至聚京城。迎着和煦的春风,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再次从四面八方汇聚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出席盛会,共商国是。国歌声起,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伫立在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主席台上,心潮澎湃;国歌声中,他目光如炯,嘴唇微微翕动,似感念,又似在轻轻唱和……精神矍铄,宽容仁厚,温和儒雅,“两会”期间,记者采访了被称作“澳门老人”的马万祺。
  年年“两会”,岁岁不同。每年“两会”都要赋诗抒怀的马万祺,谈起今年的诗题连声说:“今年的会议非同一般,我要好好酝酿。”86岁的马万祺高兴地跟记者说,现在澳门治安很好,经济也不错,主要因为国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是澳门稳定繁荣的重要保障。“国家形势这么好,我真的很开心。”
  莲花喜爱艳阳天,
  安定繁荣美景妍。
  祖国关怀恩义重,
  前途似锦众心坚。
  这是马万祺的一首近作,也是他对澳门回归以来的一个最好总结。
  马万祺从上世纪40年代到澳门,至今已有60多年了,期间澳门经历了几多沧桑,几多坎坷,他为什么不到其他地方去,对澳门始终不离不弃呢?马万祺告诉我们,几十年来,澳门的很多社团是由他负责的,如教育、体育、中华总商会等工作,实在是离不开。马万祺在澳门有着重要的作用,他离不开澳门,澳门也需要他。虽身兼数职,却游刃有余,当记者问他是否分身有术时,他摆摆手笑了:“我只是心存爱国爱澳之心,尽力做一些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事。虽说是做了一些社会工作,但每一件事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我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访谈中,记者感受到这位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的爱国志士特别的澳门情、中国心。
  在马万祺80多年厚重的记忆长卷里,有些东西也被岁月冲刷得字迹不清了,但是刻骨铭心的特殊经历是无法淡化的。
  1934年是马万祺最不幸的一年,也是他一生事业追求发生突然转变的一年。这一年8月,父亲突发脑溢血,猝然辞世,15岁的马万祺开始真正涉足商场。他为人随和,商运通顺,在大是大非面前泾渭分明,坚持原则。
  1938年,中国抗日战场先后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这些消息鼓舞着马万祺,于是他便与一些朋友相约去延安参加抗大。当他们到了约定起程的时间却不见联络人员来时,才知道韶关的联络站被敌人破坏了,就没有实现赴延安的愿望。但他爱国报国的志愿却更加强烈。
  这一年广州沦陷时,马万祺经营的信兴、信栈、升平、升昌、永和兴等粮食、土产批发商行被日军炸毁烧光。他并没有悲观消极,他知道红军长征的伟绩,知道东方不灭的灯塔在延安,为之寄予厚望,在当年他的《广州失守》一诗中,对敌仇、对中国共产党之亲情溢于言表:
  凶残狠日寇,
  铁蹄践羊城。
  东南何不振,
  瞩望在延京。
  “倾心引领延安望”,抱着这样的信念,马万祺在广州沦陷后避居香港,成立泰生行和永裕昌行。1941年12月,日寇铁蹄踏进香港,马万祺创下的一点基业被日寇掠夺,马万祺又移居澳门。从此,他再也没有离开过澳门。60多年风雨沧桑中,他始终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避趋之”鞭策自己,他捐款救济抗日民众;他团结港澳民主人士、工商文化界,宣传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各项正确主张并揭露国民党蒋介石假和平真备战面目;新中国成立后,他推动澳门工商界回祖国参加各类工业建设投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与祖国同命运,共呼吸。
  此后,他在澳门相继组建了恒丰裕行、和生行、大丰银号等公司。就在事业日渐兴盛之时,他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作为中国人,在澳门这块自己的土地上并不是真正的主人。1948年,他加入了澳门最大的民间组织澳门中华总商会。在澳门回归以前,总商会一度是澳门各界人士从殖民统治者手中争取权益的代言人。作为中华总商会的负责人之一,在维护澳门工商界正当权益的时候,马万祺总是站在最前面。
  马万祺第一次到北京参加国庆庆祝活动,是在1954年。他回忆道:“那是共和国成立5周年,我以港澳代表团副团长的身份在天安门观礼台观看盛大游行,晚上还同10多万群众一起,在天安门广场跳舞观烟花。”然而,他长期不能释怀的是,澳门当时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正是这种热情,正是这种正确的精神指针,让他胸如浩海,我们从他的诗词里能感受到坚定不移的信念。
  现在能读到的他最早的诗,是1937年冬的《同仇抗敌》:
  可恨倭奴太逞凶,
  同仇敌忾怒发冲。
  牺牲已至关头后,
  万众一心扫孽戎。
  在他十七、八岁时写出的一些较早的诗作里,就有一首《遥寄延安》,充分表述了自己的赤子情怀。诗曰:
  倾心引领延安望,
  战火燃烧介睫眉。
  荆棘满途无可奈,
  忍将悲愤寄灵台。
  一颗仰慕革命圣地随时打算奔赴前方的赤心跃然纸上。
  1949年4月,我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冲进“总统府”,宣告南京的解放。马万祺闻讯,兴奋异常,夜不能寐,赋诗言志:
  闻道大军过长江,
  雄师勇猛世无双。
  滔滔天堑等闲渡,
  楚楚南都旦夕亡。
  箪食壶浆迎解放,
  佳肴旨酒庆重光。
  倒悬已解人欢畅,
  歼尽顽军早建邦。
  1998年12月20日,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澳门回归倒计时牌揭幕时,他曾当场即兴赋诗一首:
  卜灯屈指报佳期,
  告慰神州父老知。
  历史广场分秒显,
  慈怀计日庆相依。
  随着澳门回归在即,他又诗言:
  澳门咫尺归期近,
  祖国关怀万缕情。
  在澳门回归这一举世瞩目的特殊时刻,刚刚参加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的老人,激动难已,激情填词《调寄临江仙》:
  四百余年长盼望,
  澳门今喜回归。
  普天同庆贺佳期,
  神州歌盛事,
  国土尽朝晖。
  领袖亲临情万丈,
  五洲宾客增辉。
  政权交接纪威仪,
  光荣留史册,
  妈阁展雄姿。
  马万祺的作品亦史亦诗,诗如其人,丹心铁骨,诗情照肝胆,词咏畅心怀。这位70余年笔耕不辍、无论在诗词数量或是艺术质量上都取得相当成绩的爱国诗人,一直只在较小的范围内为人所知,直到近些年来才受到广泛注意。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在香港和他有过交往的文坛泰斗夏衍说:“万祺兄于经营工商业、服务社会之余,仍能以诗词抒其怀抱,其情挚,其言真,正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者。”
  谈起自己的养生之道,马万祺说主要是自己对生活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生活很有条理,“早睡早起,心情开朗,不吸烟,不喝酒,酸甜苦辣都吃,素爱运动,打打太极拳,散散步,养养花,念念书,写写诗,看看孙儿,会会友。”闲暇之余,马万祺坚持打太极拳,杨式太极拳他打了半个多世纪了,“难怪身体这么好,能经得起历史的各种风浪。”听到这些话,他爽朗地笑了:“这都是中国共产党和祖国人民的支持爱护所致。”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谈起祖国,这位从十多岁就经历抗日战争烽火并从此走上为民族振兴而奋斗道路的老人很动感情,他说:“国家国家,祖国是国,澳门是家呀。回归前和回归后,祖国对澳门的关怀和帮助,就如母亲对她最疼爱的孩子那样。就凭这一点,澳门人对祖国的爱,不可能不是发自内心的赤诚。”同时,他说:“我们高兴地看到一个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澳人治澳’团队已经形成,而且在建设特区的过程中得到了磨练、巩固和壮大。这正是澳门特区能取得骄人成就的关键所在。”
  一个人有博大的爱,就会忘记自我,就会执著,就会坚定,从而也会获得健康,这正是爱的最好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