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5期

陈逸飞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邵 杰




  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像维那斯残缺的双臂。然而,残缺留给人更多的却是无尽的痛惜!我们有理由相信,59岁就功成名就的陈逸飞,一定能给我们带来更为精美的艺术作品,哪怕再给他10年、20年。可是,他与这一切永别了,他的理想和人们的期待都变成了永远的梦。我们无法再用“残缺也是一种美”这样的文学语言来评价他的一生。
  我们甚至可以说,陈逸飞是“失败”的,是“无知”的,是“脆弱”的,更是“贫穷”的,当他的“执著”和“洒脱”,当他的“宽容”与“平和”都不能成就他健康的身心的时候,我们无法仅以赞美的心态来面对他的艺术作品。
  因为,这是以放弃生命健康为代价所换来的!
  应该说,陈逸飞的英年早逝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危险的信号已发出了20年,只可惜,他20年都没有足够重视,即使到胃出血的程度, 都不能放弃工作——一个平常人的身体怎能承受如此之“轻视”?有人说,他被他的敬业精神摧毁了,而我们则认为:他是自杀!
  陈逸飞走了,而我们呢?还在“拼搏”着的人们呢?痛惜之余,我们感谢他,因为,他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关于生命、关于健康的警钟:
  
  完美与残缺
  
  “我有时候会要求摄影师为了等一缕阳光的出现而延缓拍摄的节奏,因为这一缕阳光一旦错过,第二天能不能遇到就很难说了。”我们承认,艺术的完美离不开如一缕阳光那样的细节,但就是这“一缕阳光”,他付出的却是超乎正常承受力的心血和精力。正在拍摄中的《理发师》的工作人员说:“他是个什么事都要求非常高的人,常常为一个很小的细节而重拍,一丝不苟地选场景,连道具都要亲自挑,演员的首饰也非要买真的……”更为关键的问题是,他同时还操持着很多事,比如他的公司,他的新宅……为了追求完美,没有一个细节不是让他操心的。然而,正是如此完美的追求,才造成了生命的残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什么事情都想做得更好,但实际上又不可能,这本身就很痛苦。”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深陷在追求完美的痛苦之中呢?甚至,是不是为了一件事的不完美而悔恨呢?
  
  富贵与贫穷
  
  “我去美国念书的时候,都不知道美元是绿色的,每天有杯可乐喝就很开心,还会为了省二毛五分钱,半夜一个人走过纽约一座很长的大桥回家,早晨再穿过中央公园去上课。”时隔二十几年,涉足影视、绘画、模特经纪、服装、广告、书籍、杂志众多领域,更在1994~1997三年间成立了四家自己的公司,他甚至连失败的经历都没有就成功了,他赚到了足够支撑他生活和事业的财富。然而,他同时却被财富“剥夺”了更为可贵的东西——健康。财富使他无法理会健康,无法理会精力,更无法理会多年未祛的疾病。甚至,财富还“剥夺”了他的精神自由,他说:“其实有了财富也不自由,反而会更累,所以我觉得人最重要的还是求得平常心。”
  世上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知道了某个道理,但是却做不到。我们想,如果他能够像经营事业一样经营自己的健康,如果他一直是贫穷的,可能他不仅快乐着,还会很健康。
  如果你正在为贫穷而痛苦,那么请相信有比财富更重要的东西值得快乐!
  
  顽强与脆弱
  
  陈逸飞是顽强的,当他又一次把视角转移,去执导《理发师》的时候,他不仅遭遇了与大牌影星的“决裂”之痛,还为此损失了大笔资金。流言蜚语袭来的时候,他没有倒下去,也没有丧失信心。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一个男人的坚强和魄力。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他对金钱的态度,看上去,他是顽强而洒脱的。但是,承受了,就一定会有损伤,“身体上有了伤口,流了血,没有叫痛,但并不代表没有痛”。几年后,他再一次操起《理发师》指挥棒的时候,我们必须承认:他背着沉重的负担,以他的品性,决不允许自己的理念被怀疑。为此他精益求精,事必躬亲。其实,他是用顽强来掩藏脆弱,而且,精神的顽强更多的时候需要强壮的身体作支撑,然而,他做不到。或者说:与他顽强的精神相比,他的身体是那样的不堪一击!
  假如,你正在为一件事而“顽强”地挣扎着,莫不如真实地“脆弱”一下,别把自己的心灵囚禁起来!
  
  平和与矛盾
  
  与他的艺术成就相比,不论是陈逸飞的文化素养还是个人品格修养,都毫不逊色。他可以在百忙之中自己开着车去接一位未曾谋面的普通媒体记者;即使面对利用他来“炒作”新闻,把他推向风波前端的人,他也是一脸的谦和,甚至连炒作新闻的人都为他的大度而感到惭愧。确实,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极度平和的人,他不像其他的文化人那样锋芒毕露,他不像某些商人那样奸滑,他不像某些学者那样自以为是,他总是心平气和而又不失儒雅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但是他的内心也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在敬佩他平和的外在表现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其内心的矛盾,只是他用“修养”克制了自身的个性,克制了愤怒和不满。
  谦谦君子,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但是站在市场大潮风口浪尖上的陈逸飞,在刻意追求完美的压力下,哪能没有矛盾呢?同时,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也很难相信他的内心没有丝毫功利的驱动——即使是为了事业,或者说,我们不能相信他拥有真正淡泊的心境。对于艺术和做人,他又是拘泥的,他不像其他文人那样癫狂,也不像其他艺人那样任性张扬,于是,他的内心也无法像别人那样洒脱。他又是“自私”的,因为他把根本无法释怀的伤痛留给了亲人和朋友!如果他健康,他可以给很多人爱,他可以给世界带来更美的作品。可是,他失去了健康,也便失去了一切。
  为此,我们可以想一想,什么是最重要的!
  斯人厥去兮,徒伤悲!诸君须警惕,养生当即,悲歌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