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6期

《在北大听讲座》:思想的盛筵

作者:阿 元




  “书不可不读,讲座不可不听。”能够在精神的家园——北京大学听讲座,无论如何也是一种幸运。北大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在北大四年,只要把所有的讲座听下来,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此言不虚,如今习惯了逃课的学生们对讲座却仍是“趋之若鹜”。
  为了听一个好的讲座,你不得不早早地到场,耐心地等待。记得周汝昌老先生在北大讲“《红楼梦》与中国传统文化”时,离讲座开始还有近一小时,拥有500多个座位的礼堂已经座无虚席,演讲开始时,站着听的人挤满了通道。而每有重量级的人物到来,更是盛况空前,比如哈贝马斯、大江健三郎、萨克斯,这样的盛况,往往令许多学者感动不已。有人以“多、高、新、广”四字总结北大的讲座:多,就是数量多,每年各种讲座、报告多达近千场,多时有关海报铺天盖地而来,令众“听客”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高,就是演讲者的层次高,水平高,等闲之辈是不敢登北大讲台的,讲者除北大的名流才俊之外,更有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各路精英,许多都是各个领域的顶尖级人物;新、广都是指内容而言,北大讲座涉及领域非常广泛,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生、宇宙万象、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无所不及,并且都是各领域各学科最前沿的思想火花、学术观点和动态信息。可以说,北大讲座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学术探索、思想创新的实验场和思想文化产品的集散地。
  在北大听讲座,可以说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学界泰斗、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的演讲,如沐春风,使人深切感受到一个睿智老人思想的深邃、意境的高远,高山仰止之情油然而生。听著名劳动模范王启民、李国安的演讲,使人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价值和奉献者的高尚情怀。听杨振宁、李政道的演讲,能增添对科学家的敬仰和对科学精神的崇尚。而讲座的魅力究竟何在呢?不可否认,首先吸引人的,当然还是这些学者名流的名气,有些著名的学者不是可以经常见到的,甚至一生邂逅一次也是空前的幸运。但是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一个讲座所传达出来的观念,因为它往往是凝聚了一个人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反映出一个人全部或核心的理念,表达出一个人所竭力捍卫、辩护与传播的东西。就拿上面提到的周老先生来说,在不到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他把自己多年对红学研究的心得、对中华文化的感悟和盘托出:“有人问我研究红学多年的体会是什么,就是两个字——‘沁芳’……中华文化的两大主脉:一条是‘仁义’二字,这是自修待人之道,是孔孟之道的精髓;另一条是才情灵秀之气……”能做这样的讲座,不仅需要知识和智慧,更需要博大的胸襟。能耳濡目染如此博大的胸襟,能受其人格魅力的熏陶,可谓三生有幸。
  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幸运,也不是每个讲座我们都能够亲自听到,这不能不说是遗憾。聊可欣慰的是,这套《在北大听讲座》集录了众多专家、教授以及国内外精英在北大的精彩演讲,凝固了一个个精彩的学术史的瞬间;它提供给我们思想观念的盛筵。一个精彩演讲里传递出的思想焰火,可能会点亮你人生的思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