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9期
说服自己,让心灵安宁
作者:静 新
正要发作,脑海里却又出现另外一些锦囊妙计,它们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我的心结。每当遇到让我着急、生气、郁闷的事,我都会首先想到它们。
这个习惯起源于20年前的一次教训。当时年轻气盛的我,因为不满领导的某些做法,就跟他痛快淋漓地大吵了一顿。结果,痛快了一会儿,难受了好几年,自己也耿耿于怀了好些年,还因此得到不少“报应”。
后来,慢慢地遇到的事和得到的教训多起来,就学会了遇事先不急着发作的一些方法。那就是先问自己一些问题,试着说服自己:拼在世上,谁能一帆风顺?公平只是相对的嘛!如果真的照生气时想的那么做了,一时解了气,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会对自己有好处吗?想一想对方是不是也有一点儿道理?即使对方没有道理,我是不是也该尽量避免极端的做法?这事就没有一点积极的意义吗?然后一一作答,情绪十有八九就会稳定下来。
这么一想,才知道对女儿的事,我再生气有什么用呢?我的那些念头真的很荒唐!其实,像我这样的老人还不少,孩子都有了孩子,还为他们操心费神,有时,不但帮不了忙,还会添乱。想到这里,我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实际上,与自己对话,就是有意识地给自己机会思考。“不能自胜而强弗从者,此之谓重伤”,这也是养生之忌。坏情绪光靠压是不行的,要说服自己。
不过,《西方正典》的作者在书的封面上给了这种对话一个定位:“心灵的自我对话本质上不是一种社会现实。”这我认同,因为它的作用不在解决问题的层面上,而是一个克服应激状态下的心理障碍,走出不良情绪,避免极端行为的方法。顺顺当当地给心灵找到归宿,“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这会让我们不但有能力承受了事实,而且也有能力承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