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9期
“多事之秋”重在防
作者:曹立红
1.感冒
由于秋季气候忽热忽凉,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因此,要遵循“耐寒锻炼从初秋开始”的规律,注意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已感冒者可用连根葱烧豆腐吃,效果极佳。
2.气管炎
秋季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它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因此要针对气管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积极配合治疗。秋季草枯叶落,空气中过敏物较多,这也是诱发气管炎的病因之一,故应避免与过敏因素接触。另外,良好情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要改善居室环境,室内空气要流通新鲜,没有烟尘污染。
3.胃病复发
每到秋季,人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致使胃病复发。此外,由于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随之旺盛,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导致胃病的复发。此类病人除了注意保暖之外,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注意膳食合理,少吃多餐,定时定量,戒烟禁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力。还应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焦虑、恐惧、紧张、忧伤等不良因素的刺激。同时避免药物刺激。应慎服强的松、地塞米松、阿司匹林、保泰松、消炎痛、防风、威灵仙等对胃黏膜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如不得不服用这些药物,应饭后服用,或同时加用治疗胃病的药物,如雷米替丁、甲氰咪胍等。
4.关节炎
时入秋季,一方面暑湿蒸腾,另一方面又寒意袭人,极易发生外寒内湿的关节痛症。因此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大汗后不宜立即接触冷水或用冷水洗澡,有关节炎症病史者,选食猪蹄炖海风藤、木瓜鸡蛋酒,可祛风通络、化湿止痛,还可用当归、鸡血藤、桂枝、杜仲等煎汤药浴,对防止关节痛发作有积极治疗作用。
5.气象过敏症
最近天气早晚温差大,当这种气象变化超过了人的适应能力时,就会导致人体的不舒服,现代医疗气象学把这种现象称为:“气象过敏症。”
此症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困倦乏力、抑郁焦虑、头痛晕眩、恶心、失眠、多汗、心跳加快、血压增高等。医疗气象专家认为,秋季是两种气象条件变化都很显著的季节,一方面,与夏季相比,秋季的气温与湿度有所降低,气压则有所升高,这势必影响人体细胞的摄氧量。对于一部分人来说,抑郁、失眠、头痛等气象过敏症就是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反应。另一方面,秋季也是天气系统比较活跃的季节,冷暖空气时常交替入侵,气象要素变化比较剧烈而且频繁。入秋以后,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同时要增加营养和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保持天气变化前后生理平衡的能力。
6.秋雨病
秋天下雨,气压低,湿度大,可对人的血压、血沉、尿量等产生影响,使有些人出现沮丧、抑郁情绪。湿度大的天气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会大大增加人体患伤寒、痢疾、各种消化系统及皮肤病的机会。克服秋雨天气对人的影响,一是加强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二是根据天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7.皮肤感染
秋季,皮肤易被病源寄生虫和蚊虫叮咬,出现红肿且奇痒,搔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疮(疹)等。所以,被蚊虫叮咬之后切不可抓搔,可涂抹风油精、清凉油消肿止痒。
8.肺燥症
入秋时节,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部分是肺部。因此,应积极加强锻炼,增强肺功能,预防肺炎的发生。饮食方面调养也是一种积极的因素,应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在饮食上应注意暖腹,禁食生冷。
同时,勤习吐纳,防燥保健。中医素有“肾液为唾”之说,认为唾液的盈亏与肾的盛衰息息相关。因此,老年人早晚应常做漱泉术,即闭目静坐,先叩齿36下,然后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中唾液满,漱练数遍,分三口咽下,并用意送至丹田,再缓缓将气从口中呼出,如此反复36次,稍停片刻,两手握拳,左右各做三次。如能长期坚持,对预防秋燥大有裨益。另外,老年人还应“早睡早起”,使意志安逸、神气收敛,从而保持肺的清肃功能,抵御燥邪侵袭。
摩鼻、浴鼻也是行之有效的保健方法。具体做法是:将两手拇指外侧互相摩擦,有热感后,用拇指外侧沿鼻梁、鼻翼两侧上下按摩40次,再按揉鼻翼两侧“迎香穴”20次。此外,也可常进行冷水浴鼻练习。常久练之,对调养肺气,预防鼻塞、流涕、伤风感冒颇有裨益。
9.面瘫
有人说,秋天易生“邪风”、“贼风”,稍不留意就将人的面部吹得嘴歪眼斜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面瘫。所谓面瘫,即面神经麻痹,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中年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祖国医学则认为风邪入络所致,是一种最轻型中风。轻型面瘫一般在一个月内恢复;中型面瘫三个月至半年恢复;重者不易恢复,往往并发有面肌痉挛。
预防面瘫,关键在于增强体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正气内存,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可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此外,丰富饮食,对提高抗病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只图凉爽,警惕风寒邪气对面部的袭击,从而达到预防面瘫的目的。
10.腹泻
腹泻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特征,有一种腹泻病就常发生在秋季,这种秋季腹泻病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这种轮状病毒腹泻与一般细菌性腹泻不同,它除了恶心、呕吐、腹泻外,病初酷似感冒,常伴有高热,体温可达40℃,还伴有咳嗽、流涕、精神不振、食欲不佳等全身性症状。腹泻一般持续5~10天,大便呈现水样或蛋花汤样,如不及时治疗,严重的会因脱水休克而危及生命。一般抗生素对这种疾病无效,最佳治疗方法是口服补液,如果情况紧急,一时没有现成配制的补液,可家庭自制:取食盐5克,食糖20克,加冷开水1000毫升,口服也能收到一定效果。如果腹泻严重、呕吐不止,应及时送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失去治疗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