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9期
医学气象“服务”更周到
作者:杨振华
气象对人类大环境的影响
气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气温变化只是其中一小部分,相当大的一部分是环境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废物排放和水质污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大气污染的定义是“其含量与浓度及持续时间可以引起多数居民的不适感,在很大范围内危害公共卫生并使人类、动植物生活处于受妨碍的状态”。目前,所谓大气污染物质是指由于人类的社会和生活活动而向大气中排放的正常空气成分以外的物质。
大气中污染物首先会损害人的呼吸器官和心肺系统,同时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全身症状。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在一定的气象条件下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可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1952年12月5至8日,伦敦上空浓雾弥漫,逆温在40m~150m低空,污染物被逆温封盖在下层,雾期一周内市区死亡人数达2484人,死者年龄分布以45岁以下居多,65岁以上老人死亡人数增加尤为显著,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和心脏病患者死亡最多;1943年初,美国洛杉矶市上空逆温频频,烟雾扩散不开,引起许多人喉头发炎、鼻眼红肿、头痛。
气候的影响和人口居住密度成正比,越是人口稀薄的边远乡村,大气环境越纯净,人们的健康水平越高。相反,人口密度越大的城市,大气污染的程度越高。原因是城市污染物集中排放,恶化了城市的大气,形成了城市小气候,即气温高、湿度低、风速小、太阳辐射弱、能见度差和降水多,明显区别于周边地区,被称为热岛、雨岛、风岛、雾岛的小气候效应。
有学者根据气候变化对死亡率的影响,调查了上海、广州两个城市,结果发现:夏季气温高于34℃,死亡率增加,而冬季出现当地最低温度时,则滞后数日才有死亡率增加现象。
气候变化对各种疾病的影响
天有不测风云,气候骤变,忽冷忽热,可引起机体的不适应。近年来气象疾病的研究较多地集中于哮喘、感冒、冠心病、关节炎、传染病、眼病、高山病、牙病、糖尿病、胃溃疡、老年病等等。夏秋季节以传染性肝炎、痢疾、伤寒、流行性乙脑为多;冬春季节以流行性感冒、猩红热为多。
气象要素可直接影响乙脑病毒繁殖,也影响传接媒介——蚊虫的数量和活动。流行病学研究认为,高压天气对人体的影响多系寒冷刺激和温差较大所致。寒冷对人体的冷效应可能直接引起心脏压力增加或改变体内某些参数,如血凝增加,造成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危险增加。
通过对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1987年~1996年北京地区各类疾病死亡资料的详尽分析,结合同期的天气、气候资料,研究发现:1.心、脑血管疾病是北京地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死亡率随人口年龄段增长显著增加,且男性死亡率大于女性死亡率,70~74岁年龄段为死亡高峰;2.中、老年人的心、脑血管死亡率有明显年际变化,其年际变化与同期的年平均气温变化有显著的反相关关系;3.心血管疾病的诱发与冷锋、寒潮前低值天气系统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关于心肌梗塞发作率的研究报告指出,纬度高、平均气温低的地方,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高。
有关专家曾经对北京地区一名男性冠心病患者进行了近30年的病历跟踪调查,发现每次发病都与当时的气象因素有关。他对天气变化非常敏感,具有“先知先觉”的预测功能。比如,在寒潮来临之前,别人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他却已经开始“未雨绸缪”。该患者经过安贞医院神经科大夫运用药物干扰方法,控制他的身体的敏感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979年至1996年的17年间,新疆钢铁公司职工医院收住了急性心肌梗塞病人168例。他们结合相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心梗发病的季节特征和五种天气类型,指出冬春季是心梗的多发季节;在五种天气类型中,以高压低温和低压高温两种类型发病率最高,而低压低温型最低。
气候变化对心理的影响
气象还能影响人们的行为与心理,影响人的工作效率和反应时间。专家认为,城市的高温是由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人口密度大、车辆多、楼房密集、大气污染严重,产生了“热岛效应”;二是人们心理上的温差过度敏感,也就是说,人们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下工作,一旦到了室外,温度的强烈反差,使身体感到不适应,心理上就会感觉非常热或非常冷。而一直在室外工作的人,对热和冷的反应就不是那么强烈。
大量事实证明,气压、温度、湿度、日照、风以及大气电磁场等多种气象因素作用于人体后,都会影响人们的生理功能,引起情绪的变化。比如,气压越高,血液溶解氧气的能力越大;气压越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能力就越低,如果气压变化过大过快,超过了某个阈值,就会使人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状。这种生理上的变化,又会引起情绪的紧张和烦躁,研究表明,许多季节性疾病与天气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
持续高温对心理的影响不可忽视。现在,有研究证明,高温引发的烦躁不安,也容易导致暴力的发生,还有其他一些社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气象的根源上。
医疗气象预报防患于未然
目前人类还不能改变大范围的气象条件,但是,人们根据天气变化的规律,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是完全可能的。
医疗气象预报的任务是预测自然大气和人工环境是否适合人类活动的气象条件,通过预报使人类在日常活动中避开不良气象条件的影响,利用有利的大气环境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合理开展生产活动,提高工作效率。
现在许多省市的气象局已经开始在媒体上发布医疗气象预报,让关节炎、心脑血管病等对气象变化较敏感的病患者提前做好应变准备,减轻天气变化给他们带来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