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10期

《居民营养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告诉我们什么

作者:谭敦民




  今年7月下旬,我国首次发布《中国居民营养膳食与营养状况变迁》系列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居民营养膳食状况明显改变,肉食比例越来越大,蔬菜水果比例相对减少,盐的摄入量有所减少。而与此同时,居民中各种“富贵病”明显上升,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逐年增多。
  报告显示,1961年至2000年,世界各国人均肉食摄入量增加了两倍,而我国增加了十倍!1992年,肉食为国人提供的能量比例是15.2%,2002年是19.2%。今后几年,我国居民肉食的消费量仍然是增长的趋势。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蔬菜、水果种类不断增加,但是人均消费量却在减少。城市居民每天人均水果消费量由1992年的80多克下降到2002年的不足70克,蔬菜的人均消费量由3193克下降到251.9克。按照《膳食结构金字塔》的建议,人均水果消费量每天应该是100~200克,蔬菜每天应该是400~500克。
  另外,该报告还显示,由于甜食品种不断增加,我国人均糖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
  
  这份报告告诉我们什么呢?据黑龙江省营养学会的专家说,一言以蔽之:就是吃得不够科学、不够合理!
  美国学者曾提出营养与膳食变迁的“三阶段”论,这三个阶段分别是“饥饿减少”、“慢性疾病”、“行为改变”。我国已经从改革开放之前的“饥饿减少”阶段,过渡到现在的“慢性疾病”阶段。许多发展中国家也都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迈进,其特点是脂肪的摄入量增加,体力活动因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明显减少。据统计,十年来,我国因肥胖引起的高血压患病率上升了31%!这和动物性脂肪——主要是猪肉脂肪摄入过多有直接关系。专家建议,今后应该多吃一些牛、羊肉,增加鸡、鸭、鹅等禽肉的摄入量,减少猪肉的摄入量。
  报告显示,我国居民食盐的摄入量有所减少,由1992年的日人均14克降为2002年的12克,城市居民为11克。人们吃的盐越来越少,这与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直接关系,食盐不再是人们最倚重的调味品。但是,距离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日人均6克,仍然差距很大,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淡化自己的口味。
  那么怎样吃才更为科学、更为合理呢?
  营养专家推荐了一份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榜单”,这份“榜单”列出了一批最佳食品和十大垃圾食品。
  最佳食品包括最佳蔬菜、最佳水果、最佳肉食、最佳食油、最佳汤食、最佳护脑食品六种健康食品。
  
  入选的最佳蔬菜有13种,堪称“十三鲜”,包括红薯、卷心菜、芹菜、胡萝卜、芦笋、花椰菜、茄子、甜菜、荠菜、丕蓝菜、金针菇、雪里红、大白菜。
  也许很多人没有想到,“十三鲜”中首推的竟是红薯。这种几个世纪以前从拉丁美洲引进的蔬菜,以其香甜的口味成为许多人的喜爱。红薯含有丰富的纤维、钾、铁和维生素B6,不仅能够防治衰老和动脉硬化,还是抗癌能手。
  专家指出,我们日常饮食应讲究酸碱搭配,健康人的PH值要达到7.3左右。我们平常吃的肉类几乎都是酸性的,所以要和碱性食物搭配吃,蔬菜中有很多的碱性食物,可以多吃一些。
  
  最佳水果有九种:木瓜、橘子、柑子、草莓、猕猴桃、芒果、杏、柿子、西瓜。
  第一位就是木瓜。木瓜的维生素C的含量远远高于橘子,还有助于帮助消化吸收肉类食品。橘子、柑子也由于富含维生素C而名列前位。草莓美艳香甜、汁水充足,可以使人的皮肤变得红润,并能减轻腹泻。草莓还具有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滋润咽喉的作用,它的叶和根还可以泡茶喝。
  
  最佳肉食当数鹅肉、鸭肉、鸡肉。
  鹅肉和鸭肉的化学结构很接近橄榄油,对心脏有好处,心脏比较差的中老年人可以多吃点。鸡肉是公认的蛋白质最佳来源,老人孩子可以多吃。
  
  最佳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等尤佳,植物油与动物油按1比0.5至1的比例调配食用更好。
  最佳汤类就是鸡汤,尤其是老母鸡汤。
  它不仅有滋补以及催奶的作用,冬春季节还有防治感冒、支气管炎的作用。
  
  最佳护脑食品:蔬菜中的菠菜、韭菜、南瓜、葱、花椰菜、青椒、豌豆、西红柿、胡萝卜、蒜苗、芹菜等都有一定的补脑作用;硬壳零食中的核桃、花生、开心果、腰果、松籽、杏仁、大豆等对大脑也很有益处。
  除了这些被肯定的最佳食品以外,世界卫生组织还特别提醒消费者注意那些垃圾食品。
  
  十大垃圾食品包括:烧烤食品、油炸食品、腌制食品、加工肉食、饼干、碳酸饮料、方便食品(包括洋快餐)、罐头、果脯、冷冻甜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