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复原乳”拷问行业潜规则、大众知情权

作者:宋昆冈等




  当今社会,常有人提起“潜规则”之说,虽然提法不很准确,但人们确实能感到这股暗流的存在,且不说影视业里挥之不去的暧昧、煤矿业屡禁不止的暴利诱惑,单说与大众息息相关的健康领域,也时不时奏出不和谐音符:550万元的天价医疗费重新揭开医疗界存在已久的“公开的秘密”,而12家国家重点奶制品企业也因“复原乳”问题受到国家五部委的联手驻厂检查……
  
  背景
  
  按国务院2005年10月19日发出的通知,凡使用一原乳的企业,必须在其产品包装主要展示面上醒目标注“复原乳”,并在产品配料表中如实标注复原乳所占比例,之前生产但未标注“复原乳”的奶制品则允许销售至2006年1月15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改委将联合派出工作组对在液态奶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的12家企业及其生产加工厂进行驻厂监管。此次行动的重点,是检查企业是否使用复原乳。五部委中以质检部门为主,地方质检及相关部门也将派人协查。发现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停产甚至吊销有关证照。相关监管结果于今年元月前汇总并上报。据悉,检查组是否进驻12家重点企业以外的乳品企业,将视驻厂检查的实际情况而定。
  
  “复原乳”的发展历程
  宋昆冈
  
  “复原乳”又称“还原乳”,是指把乳浓缩、干燥成为浓缩乳(炼乳)或乳粉,再添加适量的水,制成与原乳中水、固体物比例相当的乳液。牛乳干燥成乳粉,一般是8:1,复原时加入八倍的水。
  还有一种产品叫“再制乳”,是指以无水奶油、脱脂乳粉按一定的比例,添加适量的水所制成的乳液。
  生产液体乳应以生鲜乳为原料,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应予提倡。但我国乳制品加工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奶源紧缺,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故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接受国际援助,用脱脂乳粉、无水奶油生产再制乳供应市场。1999年颁布的乳制品国家标准规定,生产杀菌乳和灭菌乳中的纯牛乳必须使用生鲜牛乳;生产酸牛乳、灭菌乳中的调味乳以及乳酸菌乳饮料可以用生鲜牛乳或复原乳(还原乳)为原料。“标准”同时要求,使用复原乳为原料的产品必须在标签上注明“复原乳”或在配料表中注明“水、乳粉”。使用复原乳为原料,而没有在标签中加以说明的属违法行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用复原乳生产的酸乳、调味乳、含乳饮料不等于是营养成分被极大破坏了的劣质品。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用复原乳为原料和用生鲜乳为原料生产的产品其营养成分是一样的。用复原乳生产酸乳、乳酸菌饮料,在国际上是允许的。
  由于我国乳制品消费增长很快,奶源供应不足,一些企业生产酸乳、调味乳使用了复原乳,有的企业生产纯牛乳、酸乳时使用乳粉调干物质含量(有的地区在夏季奶稀,干物质达不到标准,在标准化时要加入一些乳粉),也不可否认有的企业违规用部分复原乳生产纯牛乳。目前使用复原乳生产液体乳的量是多少,比例有多大,尚无办法进行统计。
  
  六成乳品企业打“复原乳”的擦边球
  危剑侠
  
  虽然农业部此前已公布了复原乳的检测技术行业标准和12个检测机构,但目前复原乳检测费用比较高,关键在于企业自律。而市场上已出现了不良生产厂家在标注“复原乳”信息上故意模糊概念,迷惑消费者的现象,如有的酸奶产品的配料栏里简单标注了“奶粉”,而在包装上只字不提;还有的在配料中强调鲜奶的含量大于等于85%,至于奶粉的含量则含糊其辞。
  据悉,关税下调后,洋奶粉到岸价格为每吨1.2万元左右,一吨奶粉可以还原成八吨液态奶,而八吨鲜奶在国内仅收购价就达两万元以上。乳品生产厂家青睐“复原乳”,主要原因在于其成本低、利润高。
  目前,杭州味全优酸乳率先在原料成分表中标明了有奶粉,但市场已受到下滑的影响。蒙牛乳业集团董事长牛根生也承认他们以前在酸奶生产上使用约20%的复原乳,接到国务院通知后就立即停止使用,全部使用生牛奶做原料。伊利、光明、古城等企业也表示在过去使用过复原乳,现在已停止使用。
  据了解,此次蒙牛和伊利各有35家工厂必须接受监管,为12个企业之最。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表示,国内至少有六成企业在使用复原乳,这个60%还是保守估计。
  
  乳品价格下降 企业疯抢奶源
  
  市场调查显示,目前几乎所有的乳品企业承包奶制品销售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一般在50%左右,甚至有的乳品比水还便宜。光明、蒙牛、伊利、三元、新希望等产品纷纷降价,据农业部畜牧司检测显示,复员乳规定实施后的最近一段时间,各地鲜奶“身价”普遍上涨,结束了去年以来持续低迷的状态。
  与此同时,一种新的趋附也开始显现,国内乳品企业开始关注原材料基地建设,抢占奶源出现热潮,“得奶源者得市场”的意识得到广泛认可。蒙牛日前宣布在黑龙江尚志市全资新建一个日处理150吨鲜奶的液态奶生产企业,计划在2006年元旦后开工投资产。伊利总投资达12多亿元的产能扩张计划也宣布全面开始,并开展了一系列奶源扩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