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艾灸四穴颐天年

作者:范长伟




  古人云“家有三年艾,医生不用来”,说的就是使用艾灸进行家庭自我调治。灸法四季皆可,尤以冬季为宜。《孟子》中曾载:“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孔子也说过“无病自灸”的话,可见艾灸这种保健方法至少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存在了。《宋史》里还记载着一则故事:宋太宗赵光义病了,他的哥哥宋太祖赵匡胤来看望并亲自为其艾灸,可见艾灸在当时已经是很普遍的防病治病方法,宋代的一幅“艾灸图”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专家简介
  范长伟,艾灸、推拿专家。曾拜著名针灸专家韩温溪为师,深得师传。常年从事艾灸疗法研究,曾研制出用于艾灸疗法的专用器具——范氏艾灸罐,获得了国家专利。他提出用于艾灸保健养生的“四穴养生灸法”理论,获得广泛的认同和好评。
  
  艾灸——绿色养生
  
  艾灸法,就是借助艾草燃烧时发出的药力和红外线温热刺激,来熏灼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病防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中医理论认为,艾灸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使人体元气充足,精力旺盛,抗衰延年。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还能够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如果长期施灸保健穴位,就能够达到调合阴阳,健脾合胃,固本培元,补中益气,强壮全身,祛病延年的效果。
  
  三十而立要艾灸
  
  艾灸养生,对于30岁以上的人尤为重要。王焘在《外台密要》中说“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气上眼暗,阳气逐渐衰弱,所以三里下气也。”就是说,30岁以上的人阳气逐渐衰弱,灸足三里穴可补气壮阳,不然会出现气短、两眼昏花等现象。常年坚持,必获殊益。
  
  养生保健灸哪里
  
   灸疗,人体有几百个穴位,怎样拿捏准确?一般人能做到么?
  再多的穴位,总有关键的几个紧系全身,关乎性命。关元、命门、足三里、中脘是人体四大养生要穴。
  利用纯阳艾火长期温灸四大养生要穴,具有补益肾气,健脾和胃,促进脾肾运化的作用。扶养一身正气,使正气不绝,脾土肥沃,肾水充盈。土沃、水盈、气足便能生长万物,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自然会健康长寿了。
  
  关元穴
  又名丹田,任脉之穴,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频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阴挺等妇科常见病;
  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各种疝气、浮肿、中风脱证、一切虚劳损伤、四肢厥冷等。
  
  命门穴
  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操作
  艾条灸:每穴15分钟,三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范氏艾灸罐灸:每穴40分钟,隔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中腕穴
  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上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侯。
  
  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操作
  艾条灸:每穴15分钟,三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范氏艾灸罐灸:每穴40分钟,隔日一次,十次一疗程。
  
  何种情况下不能用艾灸
  
  1.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症,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均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2.器质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精神分裂症。
  3.颜面部、颈部及大血管走行的体表区域、黏膜附近,均不得施灸。
  4.凡空腹、过饱或极度疲劳和一切热性红肿疾病者禁止使用。
  5.妇女孕期、经期禁止使用。
  
  相关链接
  
  艾条灸:就是用点燃的艾条直接熏灸相关的穴位,这种方法优点是疗效快,每次施灸时间短;缺点是烟气大,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施灸穴位多的话,会十分疲劳。
  范氏艾灸罐灸:用特制的艾柱,点燃后直接放在范氏艾灸罐里,盖上盖子,用松紧钩带直接固定在穴位或痛点上。
  优点:使用方便,施灸位置可以自由调整。解放了人的双手而且可以自由活动,使用者可以边施灸,边看电视、看书,使用电脑。适用于家庭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