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期
读书·健身
作者:恒 庆
孔子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最早论及了学和思、思和学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也是学和用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同志强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对这个问题作了进一步阐述。以上对读书和健身关系的论述,应该说很清楚、很到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探索有了进一步的加深。“读书破万卷,不用上医院”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关于读书和健身的关系,还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是读书一般应有一个好的心境,或者说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一个刚刚与人吵架或心烦意乱的人,大抵是不会马上看书学习的。同时,在读书过程中,当精力全神贯注、进入书本之后,就会被其中的知识、语言、人物、情节、场景和遭遇所吸引、所感动、所陶醉、所左右,产生同频共振的效应,产生难以形容的愉悦心理。再则,人们读书一般是有目的、有选择的,这样往往使人在读书中随着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把希望、期盼、寄托和讨厌、憎恶一起宣泄并释放出来,产生心理上的平衡。有的还可以从书中的观点、做法、体验或教训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启发和启迪,使自己在迷惘烦杂的现实生活中拨开迷雾、解开症结、豁然开朗,可见,读书对调节情绪、排除烦恼、保持健康心态无疑是很有助益的。
二是读书应有一个较好的环境,或者说外界干扰不能太大。一个人声鼎沸、充满噪音或者过冷过热的地方,肯定是不适宜读书的。当人们在静谧、清新的环境中潜心阅读,身心得以放松、干扰得以排除、精神得以驰骋;那种气定神闲、闭门思过、修身养性的意境和体味是非常令人惬意的。此外,根据辨证养身的观点,活动量较大的运动项目,能够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而静心读书,则可以使人处于平稳的、有规律的代谢状态。这样有张有弛、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可以收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比如我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寺庙、道观或教堂,一般都修建在依山傍水、环境优美、远离闹市的地方,和尚、道士、牧师大多得以长寿,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明。
三是读书是一个阅读和欣赏的互动过程,二者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又互相促进。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书报上的文字图表都是有规律、有秩序的组合排列,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通过眼睛的视觉神经将信号传递到大脑,这时全身的组织细胞会产生积极的共振现象,从而使人体的生物节律更加整齐、生物潜能得到进一步激发;使人的生理机能处于最佳运动状态,生命力得以增强,衰老的过程得以延缓。其次,人的大脑细胞处于连续不断地生长更替的过程中,经常进行阅读,就好比持续对大脑进行锻炼,客观上促进和强化了这种新陈代谢,刺激新的细胞不断生长,使大脑保持充分的活力。再次,阅读过程就是欣赏过程,也即艺术形象的再加工、再制作、再创造的过程。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活动。长此以往,加大了大脑接受外部信息的刺激量,加速脑神经的条件反射,从而增强脑细胞组织的生理功能。在这个意义上,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读书健身的功效是其他运动方式所不可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