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期

灵性的追求是身心健康的要件

作者:杨逢财




  自佛陀时代再向前追溯几千年,伟大的圣哲维阿萨沉思默想之后,将从远古口传下来的韦达经典重新编篡,分为四部:梨俱、雅育尔、沙玛、阿塔发,便于众生学习并交由四个圣人保管传承。
  韦达经典内容包罗万象,譬如说胎儿在子宫中的成长,人类直到20世纪末终于透过机器得以窥看,但经典中早有详实的描述。韦达经典的知识日渐为科学界所证实:譬如在五、六百年前,几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还相信地球是平面的,但韦达经典中早就指出地球是圆形球体。另外,韦达经典宣称烈火中也有生物,但早期科学家认为细菌无法存活于沸水中,更别说是火里了,但是后人还是证实火中确实有生物。
  韦达养生学着重以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来预防疾病。即使生病,也多采用断食、减食、特殊食物或药草来恢复身体的平衡。在遥不可知的古老年代,人们依赖大自然,也配合着大自然的脉动过生活。没有现代精密的仪器或技术,他们的直觉力、本能就可直接感受到植物药草的疗效,于是,他们身体力行,并将经验传给后人。韦达养生学包括印度几千年来生活经验的累积,但是千万别以为它是印度的民间疗法而已。因为它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印度还设有韦达养生学的医学院和研究所,也常见欧美日的学者前往学习呢!
  韦达养生学的理论基础是身、心、灵三个层面兼顾的整体观。
  在人世间,人都有三个层面——身、心、灵。人应该充分认识到自我有这三个层面,并平均分配时间、精力来经营,以免虚度此生。现代人倾向于一味地花很多钱来保养身体,认为这样就是对自己好,殊不知只重肉体,已破坏了身、心、灵的平衡,结果注定是悲剧。因为活着时,尽管拥有满足感官享乐的一切富裕,但由于没有心灵的知识,心灵必将枯竭。不断满足物质欲望, 却不断扩大心灵空虚的版图。由于只顾身体,死亡时身体各元素崩溃瓦解,所有与身体相关的一切——美丽、名望、财富、力量、物质的知识也都将灰飞烟灭。原可利用大好人生灌溉心灵、提升灵性成长的良机,也就此错失。
  “灵性”的“我”是“真我”,是永恒的,透过“意识”展现,拥有愿力。“心念”、“智力”和“假我”共同构成“精微体”。“物质躯体”的“我”由五大元素——土、水、火、风、空(间)构成。若不具备“灵性”和“精微体”的知识,也就是没有“真我”、“假我”的观念,人会以“我就是这个身体”的概念行事,认为“满足身体感官的需求”是人生的目的。
  换言之,若没有“灵性”的知识,“物质躯体”便沦为“心念”的工具,透过身体的感官去追逐使其快乐的人、事、物。而且“心念”有时也控制不了“感官”,甚至于“身心”都成了“感官”的奴仆。也就是说,当眼耳鼻舌头身(皮肤)、肚腹、生殖器等感官迫使人去满足它们的时候,不知如何控制感官的人便受其胁迫,为满足其索求,甚至不惜伤天害理……带来种种恶报。
  古印度圣人的主张不同于现代人,现代人倾向于先顾身体,行有余力的话再以美好的音乐、艺术等填补心理的需求,至于灵性则是随机的、被动的、不愿面对的、或觉得老年时才需要担心的。古圣先贤早已揭示 “真我”——也就是“灵性”才是解决一切的灵药。他们早已知悉灵性的追求是心理和身体健康的要件,而灵性的发展则始于“人”能认识到,自己对大自然母亲有所亏欠,自己不可能不仰赖大自然母亲而活。因此人就会心存感激, 在人和大自然母亲之间谋求和乐共存的平衡关系。
  当人具备这样的灵性认知后,他这个个体的心理和物质躯体两部分便有所依归,他生活当中的一切:饮食、工作、娱乐、休闲等活动,才能步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