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5期
不养而养
作者:甘 泉
笔墨了。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先举个例子。《西游记》里的孙悟空,被太上老君扔进“八卦炉”里,用“五味真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最初,孙悟空被烧得毛焦火辣,在八卦炉里又跳又骂;渐渐,他感到不那么烤,不那么热了;最后,他不仅不觉得热,反而感到清风徐来了。因此,待到四十九天期满,当太上老君把炉盖一揭,孙悟空“蹦”地一下跳将出来,就成了“钢筋铁骨”、“火眼金睛”。现在请问:“孙悟空究竟是该怨恨太上老君还是该感激太上老君呢?”尽管太上老君确实已经把他置于死地了,可是,倘若不是这样,孙悟空又哪来的“钢筋铁骨”、“火眼金睛”呢?从《西游记》后面的章节里,我们虽然没有看到孙悟空感激太上老君的描述,但也全然没有孙悟空对太上老君耿耿于怀、寻机报复的描述。其实,若是孙悟空对此耿耿于怀,他最后就不能成佛了。
孙悟空对太上老君连怨恨都没有,还有什么忍不忍的问题呢?这就是最高层次的“不忍而忍”,是惟有真正修行佛法之人才能达到的崇高境界。
什么是“钢筋铁骨”?在神话里,是刀枪不入的强壮筋骨;在现实中,就是任何艰难困苦都摧不垮的钢铁意志。
什么是“火眼金睛”?在神话里,是辨别人妖的高超本领;在现实中,就是透过表象把握本质的高度洞察力。
在现实社会中,一帆风顺、平步青云的人,并非真正的强者;只有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又如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言:“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者,身心交益;不堪其锻炼者,身心交损。”
就以一个优秀的运动员来说吧,在其训练过程中,教练员的所作所为何尝不像“魔鬼”一般“残忍”?例如当年训练日本女排的教练大松博文,便是一个典型。然而,要是教练员不像“魔鬼”一般“残忍”,运动员又哪来日后骄人的成绩呢?你说运动员是该怨恨教练员还是该感激教练员呢?当然,教练员对运动员绝无折磨之意,而是为了运动员的成长。所以,这还不能与那种身受迫害而心生感激的情况完全混为一谈。
如果一个人能够身受迫害而心生感激,达到“不忍而忍”的高度,那还有什么事情能令他怨恼呢?许多人都知道这样一句名言:“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说得不错,可惜并不是所有人的胸怀都比天空更广阔,惟有能够包容的人,并且能够包容天地万物的人,其胸怀才能比天空更广阔。所以,我们应当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心胸,不然的话,这也不容,那也不容,心眼比针眼还小,到头来让怨恨充塞了自己的心胸,受罪的还是:自己。
佛法有“烦恼即菩提”的提法。对此,不少人或者囫囵吞枣而不知真味,或者误解其义而拿来乱用。“烦恼即菩提”,究竟应当怎样理解呢?以我的领会,有这样两重意义:其一是“无烦恼不悟菩提”,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养尊处优、百事顺遂,他怎么会想到去悟菩提,又从哪里去悟菩提呢?其二是“悟烦恼便是菩提”,就是说,对于同一件事物,迷惑之中便是烦恼,开悟之后则是菩提,并不是在烦恼之外另有一个菩提。比如对于所遭受的磨难,当你陷于迷惑的时候,认为这是社会的不公、他人的不良,就会感到委屈、痛苦、愤怒,这便是烦恼;而当你开悟之后,认为这是锻炼意志、开拓心胸的良机,就会以平静的心态欣然接受,于是就转化为菩提了——如果不经受各种各样的磨炼,你怎能肩负起重大的社会责任呢?李大钊先生的名句“铁肩担道义”,很值得品味啊——非铁肩何堪担当道义?不磨炼何以成为铁肩? “无怨”两个字,说来容易做来难。然而,只要能够深入领悟这些道理,又有何难?须知,“无怨”的结果;并不是别人受益,而是自己受益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