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6期
养阳
作者:顾广翠
夏天炎热,我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精神。
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意即夏季养生需注意盛夏防暑邪,长夏防湿邪。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一般来说,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就要切忌潮湿。中医认为,“湿伤肉”,即湿气易损伤人体肌肉,如常见的风湿性关节炎等症。《黄帝内经》里又指出:“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意谓湿邪伤人往往从人体下部开始,这是因为湿邪的形成往往与地的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如常见的脚气、下肢溃疡、妇女带下等。因此,在夏天居室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隔热,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发霉、长毛而损坏,还能损伤人体阳气。
湿邪还易侵犯脾胃,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中医营养学认为,夏天的饮食原则易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如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主张夏季饮食应“温暖,不令大饱,时时进之……其于肥腻当戒”。也就是说,夏天的饮食要稍热一点,不要太寒凉;亦不要吃得太多,但在次数上可稍多一些。
中医养生家们认为,夏季人体阳气在外,阴气内伏,胃液分泌相对减少,消化功能低下,故切忌因贪凉而暴吃冷饮。如果过量,会引起疾病,使人胃胀难受,以致腹痛、腹泻。所以民间谚语说:“天时虽热,不可贪凉;瓜果虽美,不可多食”,这是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