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8期

回味真情

作者:郑云山




  古诗云:“洞房记得初相遇,便只合,长相聚。”从陌生人到长相聚,在长相聚中结下深厚的友谊,从青年到老年,几十年艰难曲折的夫妻生活实践,奠定下形影不离的老伴间的感情基础。
  我们夫妻在年轻时,曾有一段特殊的经历,经受了风吹雨打、悲欢离合。在“文革”期间,我被扣上“走资派”和“现行反革命”的两顶大帽子,关进监狱一年零四个月,被批斗了五年多。在这期间,我们夫妻五年离别,间断了恩爱的夫妻生活。但这种环境下,我们夫妻之间亦是心心相印的,正如那句俗话“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当时我们只有不足二年的婚史,经历了这一次坎坷的考验,磨难之中见真情。“文革”后我虽然恢复了工作,但与妻子仍然是两地分居。即使如此,也没有阻断我们感情的发展,我们通过书信往来,传情说爱,促进相互感情深层次发展,在这样曲折的过程后结下了老来伴的蜜果。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几十年过去了,步入了老年时光,我们共同到了离退休的年龄。老年的路怎么走?我选择了攀登拼搏创作之路。我的志向得到了老伴的支持,用她的话说:“你喜欢做的事,就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放开手脚去做,我绝不给你当阻力。”
  尊重我的意愿就是对我的真诚爱护,我们夫妻思想上沟通,意志上贴近,生活上互相照应,这也是经过较长时间磨合的,所谓“志同道合”,也是思想感情交流的结果。
  我离休14年了,在创作这条路上走得颇有情趣,活得很是来劲,过得非常幸福。在创作过程中得到了老伴的热情支持,生活上得到了老伴无微不至的照顾。每当我在创作中遇到生词、生字等拦路虎时,都请她为我翻字典、查资料,老伴还帮助我解决创作中的疑难,为我挑冗词赘句,遇到难题写不下去的时候,都能得到她的鼓励与支持,使我的创作得以继续、起死复生。应该说,我的每部作品的诞生,都饱含着老伴的心血,她在我的创作过程中起到了铺路搭桥的作用。
  (本文作者原为北京市密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