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1期
社区卫生服务要发展,不要发烧
作者:于鲁明
之一 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来向过去几年里照顾他的一级医院医生道别:“我想这是最后一次来谢谢你,以后不会再麻烦你了!”医生沉默着,因为他们知道,这所一级医院因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正在被一所二级医院兼并!老人是个老年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每到季节变换时都要住院治疗1~2个疗程。老人身边无子女,退休费勉强支付每年在一级医院住一个月院3000元左右的医药费。刚刚立秋,老人又住院了,这回只得住二级医院,住了9天,医药费达到一万多元。老人临走时说:“住不起了,不治了!”这样的老年人不少,希望能在家门口就近就医、便宜看病的人也不少。但同样一张床位,二级医院每天比一级医院多花6元。2005年,二级医院次均住院费用为一级医院的2.42倍。
之二 六七位病人站在小医院门口,执著地等着他们熟悉的“吴大夫”。当听到几位医务人员都说“吴大夫调到别的社区站了”,一位大妈竟哭了。当被问到吴大夫医术有什么特别时,病人们纷纷说:“没有什么特别的,他责任心强。”有的病人说:“他就像家里人,有难事就找他帮忙。”也有人说:“他是我们的责任医生、健康顾问,经常见面心里踏实!”。有病人抱怨:都是因为搞社区卫生,要把小医院兼并,吴大夫才被调走的!
之三 一位壮年汉子双手作揖,给外科住院病房的医生护士深鞠一躬,连连道谢:“救命之恩!”20天前,他被一家大医院诊断患了“肺脓肿”,因治疗困难,费用太高,本想放弃治疗,但住进乡镇卫生院外科病房,得到医务人员的精心治疗,医生不怕麻烦,坚持查痰、做“药敏试验”,护士经常给他捶背,帮助排痰,按摩背部。住院一周体温正常了,两周症状减轻了,三周可以出院了!他逢人就说:“卫生院大夫、护士认真负责,拿咱当家里人,用药挑管用的,检查选顶事的!”此时,市里要把乡镇卫生院都改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医疗机构准入要求,必须撤病床、改科室、变全科。否则,还是医院翻牌、门诊搬家。可是,老百姓需要乡镇卫生院!
接二连三的百姓感言,我们要冷静深思: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要有度,不能一哄而上。统筹城乡发展不能只体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的名称上,而不管百姓实实在在的基本医疗需求。政府有钱也不能“拆了能用的、为了好看的”,钱再多也不能“吃着皇粮说没吃!”百姓反映有的区成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不为百姓服务,是专门管理社区卫生站的。30多人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每年仅人头费用就200多万,人浮于事。听说,市里和各区县都要求成立只做管理、不做服务的中心,这是纳税人的钱,应该听听百姓的意见。一边是服务编制、财力有限,一边是人浮于事、成本消耗。
在进一步了解京郊乡镇卫生院能否全部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得到的回答是:一要听老百姓的!二要看可能性!
全国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证实:农村居民超过70%选择在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就医,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头熟,二是价钱比较便宜。2005年统计,县乡村三级门诊次均医疗费用分别为178.6元、102.9元、29元。
看来,根据百姓需求,提高农村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百姓的医药费用负担才是发展方向。难怪老百姓说:社区卫生要发展,可千万别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