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1期
我的倔强父亲
作者:王 霞
小的时候,一直感觉父亲是个非常严肃的人,那个时候,父亲的工作很忙,每天很少能见到他的身影,因为与父亲之间的交流很少,兄妹几个都有点惧怕他。还记得一个寒冷的冬天,父亲一大早就要往外走,母亲追到门口给他围上了围巾,叮嘱他天寒地冻路上要小心,父亲答应着走了。我问母亲:父亲去哪了。母亲告诉我,天气太冷,父亲实在放心不下几个孤寡老人,一定要去看看。晚上,父亲把两个衣着单薄的老人带回家,嘱咐我们烧旺炉火,准备饭菜,执意要让老人在我们这狭窄的小屋里留宿。父亲就是这样,每当遇到身处逆境需要帮助的人,总是表现的如此“倔强”。
建国后,父亲到了地委工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他以惊人的毅力系统地学习了文化以及各方面的知识,很快适应了工作,并把负责的共青团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受到了各级领导的表彰。就在父亲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地委准备让一批青年干部到偏远贫困的农村支援地方建设,当时父母在城里刚刚建起了他们的小家,而且刚刚适应城市的生活。但是倔强的父亲还是报了名,就这样举家“南迁”到了鲁南和苏北搭界的最边远的地方,27岁的父亲担任了这个区的党委书记。在这个全县有名的贫困区,父亲就凭着他的才智和那股子倔劲,顺利完成了“改造涝洼地,建成米粮仓”的宏伟蓝图,带领群众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
不仅如此,父亲对我们兄妹的教育也彰显出他的“倔强”本色,他要求我们不管处于什么位置,都不能高高在上,一个人最起码的爱心不能没有,这是一个人的做人准则。几十年过去了,父亲已经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当年不懂事的我们现在也步入中年,多年来,我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始终认真做事,老实做人,一丝也不敢懈怠,因为我们知道有一双眼睛时刻在注视我们。如今的父亲已经是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好像从没休过节假日,而且也好像没有生过病,直到今天,看到年老体弱的父亲,我才明白,这么多年来,是父亲“倔强”的性格和毅力支撑着他坚定走过。
每年到了春节,对父亲来说,就是一个思念的日子,思念过早离开的父母,思念带领他走向革命道路的哥哥,思念他的乡亲,思念生养他的故土。退休后的父亲,对家乡的眷恋更让我们有着深深的感触。前些年父亲工作忙,没时间回家乡,但是每年春节,父亲一定要让家乡的亲人替他去我爷爷、奶奶的坟墓上看看,捎去他的思念。他对家乡人的那份真情有时也真的让我们难以“接受”。记得上世纪70年代,家乡还很穷,每年在忙完秋收后总有一些乡邻拖儿带女地来我们家“串门”。只要是家乡的人来了,父亲总是要拿出最好的东西招待,使得我们兄妹好生“嫉妒”。每次那些乡邻总是住上很长时间,等他们高兴地离开后,母亲总会拿着“粮油供应簿”发愁。就在母亲还没想好解决我们下个月吃饭问题的时候,第二批“大队人马”又来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多年,一次和父亲在家看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看到石光荣的乡邻进城的片段,我问父亲是不是场景的再现?父亲笑了:“那不是因为穷嘛!”如今,父亲总是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述家乡的发展变化,我们耐心地听着他喜形于色的描绘,也为他的高兴而高兴。
如今的父亲倔强如初,他享受着自己给别人带来的快乐,也享受着快乐给自己带来的健康。